Monday, 9 December 2013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九:牧職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九:牧職

又一次做文抄公,其實不然。大家的回應十分有意思,所以在此轉錄:
一.「其實我常有一種「飢餓」--就是渴望聽道,能有啟發和提醒。但為何這是飢餓呢?因為我常有種沒有被餵養、食不飽,在教會自生自滅,各自修行既感覺。不知道有沒有信徒和我有同樣感受,還只是我的個人問題。

這種飢餓伴隨的是frustration (不知中文怎樣表達這感覺)每每聽道聽極都唔知牧師想講乜或聽他把講稿一字字讀出來時(有些不是牧者的講員更離譜--在吹噓⋯⋯或當眾逢承或像團契的個人分享,唉),除了好frustrated外,還要努力讓自己唔好著。結果有時索性打開聖經把主日經課自己讀一遍再默想。不是想批評牧者(我不是興風作浪的人)但就是月月年年的飢餓,然後若自己不努力去上course或看書,好易枯乾。所以我有時寧願牧者開少d會,但容讓他們有時間閱讀和讀經,讓他們好好準備講道。我覺得不能輕看講道,有時聽道會感動,會整個星期也反覆思想,會由思想引發行動或
改變。」

王牧師回答:
「Answer your sharing/question with the words of God: 「主 耶 和 華 說 、 日 子 將 到 、 我 必 命 飢 荒 降 在 地 上 . 人 飢 餓 非 因 無 餅 、 乾 渴 非 因 無 水 、 乃 因 不 聽 耶 和 華 的 話 」 (摩, 8:11) 。During that time we may cry out that:「他 們 說 、 主 阿 、 常 將 這 糧 賜 給 我 們 。」 「耶 穌 說 、 我 就 是 生 命 的 糧 . 到 我 這 裡 來 的 、 必 定 不 餓 . 信 我 的 、 永 遠 不 渴 。」(翰6:34-35) 但願我們打開聖經,把主日經課自己讀一遍再默想,就必有得。」

二. 「有一天,就在一堂快要餓死的崇拜中,心內有自己的投訴聲音之餘,還有聖靈的聲音叫我個名"Ah Lo, Ah Lo....妳是否用心靈誠實去敬拜妳的主?" 係呀,但係個講員不再說神的道,只說生活的事和不同的小故事!
聖靈再說:"你要用心靈誠實去敬拜主!"

如事者,我和聖靈來回了好幾個回答(我呢個孻女的pattern),我很多的原因,而衪卻只有同一句提醒!最後,我才醒過來,星期日的崇拜是一個整體,一個與神相遇的過程,而講道是其中的一部份(以前我會說最重要,但現在的看法有點改變了),更重要是我的心靈和誠實,去敬拜(開放自己與神相遇,可以是教導、指責、醫療、安慰、沈默等等,很多很多和神一起的經驗),而不只是牧者的道是否精彩!那次聖靈看見了我修正點!我開始看到肌餓時,我發現了自己好需要謙虛,更依靠和更被上帝關顧著,可能透過當日的詩歌、祈禱、禮文!當我的心改變了,frustration漸漸走了,連眼淚也少更多了!常到主恩更多(如來4:14-16)

當肌餓常存而frustration走了,及後的生命就更精彩。因為肌餓的正面力量,叫我不斷的反思道是什麼?神的話今天要我成長至滿足的什麼?還如餓就是未通,有盼望!
Frustration的正面力量是推我進到內室與主對話,求神光照我,使我溫柔起來!當frustration 走了,我的空間再度多起來,去盛載更多的生命,可以走到人群中,教會其他角落、家庭、公司、社區、去實踐神的道!我的生命變得更喜樂!感謝三位一体的衪修正、提醒我這個孻女,一個很愛摔交的孻女,有一個轉化的小故事.」

各位,你是否覺得很有意思?(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九:牧職 

又一次做文抄公,其實不然。大家的回應十分有意思,所以在此轉錄:
一.「其實我常有一種「飢餓」--就是渴望聽道,能有啟發和提醒。但為何這是飢餓呢?因為我常有種沒有被餵養、食不飽,在教會自生自滅,各自修行既感覺。不知道有沒有信徒和我有同樣感受,還只是我的個人問題。

這種飢餓伴隨的是frustration (不知中文怎樣表達這感覺)每每聽道聽極都唔知牧師想講乜或聽他把講稿一字字讀出來時(有些不是牧者的講員更離譜--在吹噓或當眾逢承或像團契的個人分享,唉),除了好frustrated外,還要努力讓自己唔好著。結果有時索性打開聖經把主日經課自己讀一遍再默想。不是想批評牧者(我不是興風作浪的人)但就是月月年年的飢餓,然後若自己不努力去上course或看書,好易枯乾。所以我有時寧願牧者開少d會,但容讓他們有時間閱讀和讀經,讓他們好好準備講道。我覺得不能輕看講道,有時聽道會感動,會整個星期也反覆思想,會由思想引發行動或
 改變。」

王牧師回答:
「Answer your sharing/question with the words of God: 「主 耶 和 華 說 、 日 子 將 到 、 我 必 命 飢 荒 降 在 地 上 . 人 飢 餓 非 因 無 餅 、 乾 渴 非 因 無 水 、 乃 因 不 聽 耶 和 華 的 話 」 (摩, 8:11) 。During that time we may cry out that:「他 們 說 、 主 阿 、 常 將 這 糧 賜 給 我 們 。」 「耶 穌 說 、 我 就 是 生 命 的 糧 . 到 我 這 裡 來 的 、 必 定 不 餓 . 信 我 的 、 永 遠 不 渴 。」(翰6:34-35)
但願我們打開聖經,把主日經課自己讀一遍再默想,就必有得。」

二. 「有一天,就在一堂快要餓死的崇拜中,心內有自己的投訴聲音之餘,還有聖靈的聲音叫我個名"Ah Lo, Ah Lo....妳是否用心靈誠實去敬拜妳的主?" 係呀,但係個講員不再說神的道,只說生活的事和不同的小故事!
聖靈再說:"你要用心靈誠實去敬拜主!"

如事者,我和聖靈來回了好幾個回答(我呢個孻女的pattern),我很多的原因,而衪卻只有同一句提醒!最後,我才醒過來,星期日的崇拜是一個整體,一個與神相遇的過程,而講道是其中的一部份(以前我會說最重要,但現在的看法有點改變了),更重要是我的心靈和誠實,去敬拜(開放自己與神相遇,可以是教導、指責、醫療、安慰、沈默等等,很多很多和神一起的經驗),而不只是牧者的道是否精彩!那次聖靈看見了我修正點!我開始看到肌餓時,我發現了自己好需要謙虛,更依靠和更被上帝關顧著,可能透過當日的詩歌、祈禱、禮文!當我的心改變了,frustration漸漸走了,連眼淚也少更多了!常到主恩更多(如來4:14-16) 

當肌餓常存而frustration走了,及後的生命就更精彩。因為肌餓的正面力量,叫我不斷的反思道是什麼?神的話今天要我成長至滿足的什麼?還如餓就是未通,有盼望!
Frustration的正面力量是推我進到內室與主對話,求神光照我,使我溫柔起來!當frustration 走了,我的空間再度多起來,去盛載更多的生命,可以走到人群中,教會其他角落、家庭、公司、社區、去實踐神的道!我的生命變得更喜樂!感謝三位一体的衪修正、提醒我這個孻女,一個很愛摔交的孻女,有一個轉化的小故事.」
 
各位,你是否覺得很有意思?(待續)

Saturday, 7 December 2013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八:牧職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八:牧職

不知是否現代人缺乏耐性,現在的講道多以廿十分鐘為限;但在上一個世紀的英語國家中是三十分鐘。在現今的禮儀運動影響下,講道為八分半(510秒),所以又稱講道為八分半。試問八分半鐘可講些什麼?所以約定俗成講道以二十分鐘為限。設想八分半鐘不可期望將所有的東西都放下去,多是重點式或着重一點去演繹。另外一個口訣就是將講道乘以五十倍,即要講廿分鐘就要預備一千多分鐘。在這繁忙的節奏下,用一千分鐘去預備講章簡直是奢侈、天荒夜談。我亦不⋯⋯能做到這標準,所以唯有儘量用這準則去預備講章。

在預備講章時,有一段時间都十分倚重故事,特別是一些喻道小故事。曾以預備講章請教一位講道講得很出色的老牧師,詢問他如何去準備。原來他儲備了很多講道的題目,不單將它們分門別類,而且為它們配上適合的故事。這方法一定要平時預備好,所以他的書房有幾個大書櫃,都裝滿這些配上故事的題目和資料,方便翻查及拿出來應用。這方法唯一的不好處,你知道嗎?不過,後末我又發現另一個方法,去解決這方法的不足。(待續)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牧職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牧職

中國文化講求謙遜,所以不懂得怎樣應對讚譽,尤其是牧者在與教友握手道別的時候。我們很多時不懂得怎樣回答,只好靦腆的說:「那裡那裡!我都不是你說的那樣好!」我覺得這樣回應有點虛假。所以我曾經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想,可以怎樣回答別人的稱讚;一方面能忠於自己,另一方面又能轉化稱讚為信仰的追尋。其實你要一早預備去回答,故當教友讚美你時,可以將他們的焦點轉向信仰的追尋。

預備講章是我準備和大家分享的下一個題目。不過在開始時我先要問一⋯⋯問大家,怎樣去準備本主日的講道?其實講道是最重要的牧職工作。試想一想一篇講章可以影響多少人?或你試過講道有多少人聽?當你認真去想這些問題時,就會很小心去預備講章。

通常我會按着經課表去預備講章,經課表多會包括三段經文,有個簡單的口訣:舊約是新約的預表,新約是幫助我們去了解當日的福音經課,所以焦點仍是是日的福音。我通常看它們的關係,而集中在當日的福音闡釋。若我們還是找不到它們三段經課的關係,通常當日的宣召經句會點出是日的主題,而當日的祝文則會做一個經課的總結,這樣就可幫我預備講章的內容。你又是怎樣去預備講章的呢?(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牧職

中國文化講求謙遜,所以不懂得怎樣應對讚譽,尤其是牧者在與教友握手道別的時候。我們很多時不懂得怎樣回答,只好靦腆的說:「那裡那裡!我都不是你說的那樣好!」我覺得這樣回應有點虛假。所以我曾經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想,可以怎樣回答別人的稱讚;一方面能忠於自己,另一方面又能轉化稱讚為信仰的追尋。其實你要一早預備去回答,故當教友讚美你時,可以將他們的焦點轉向信仰的追尋。

預備講章是我準備和大家分享的下一個題目。不過在開始時我先要問一問大家,怎樣去準備本主日的講道?其實講道是最重要的牧職工作。試想一想一篇講章可以影響多少人?或你試過講道有多少人聽?當你認真去想這些問題時,就會很小心去預備講章。

通常我會按着經課表去預備講章,經課表多會包括三段經文,有個簡單的口訣:舊約是新約的預表,新約是幫助我們去了解當日的福音經課,所以焦點仍是是日的福音。我通常看它們的關係,而集中在當日的福音闡釋。若我們還是找不到它們三段經課的關係,通常當日的宣召經句會點出是日的主題,而當日的祝文則會做一個經課的總結,這樣就可幫我預備講章的內容。你又是怎樣去預備講章的呢?(待續)

Thursday, 5 December 2013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六:牧職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六:牧職

至於被教友鬧,我還想多講幾句。

講真,今天仍能有教友夠膽/肯鬧你,講一些與你意見相反、你應多謝他/她。雖然奉獻作一個牧者的人,甚值得景仰尊重;但需知尊重是辛勞換回來的,很多受尊敬的牧師,其實他們都很努力工作,熱愛教會、真心去關懷教友、特別是他們的需要﹔或是牧者有一樣傑出的恩賜,例如講道被認為出眾,探訪關心教友,對聖經有深入的認識而又能淺白地應用出來,這些牧者才為人敬重。當教友肯/敢說一些與你意見相反或鬧你時,代表你能⋯⋯夠接受他們的批評及意見。縱然他們批評你或罵你時,你一定會感到不快(沒有人喜歡被人罵),但事後應該要多謝他們,這樣才能顯出你的胸襟,才顯示你能接受不同的意見及批評。須知現今的教友非只受一兩年教育,很多在其專業上都有獨到的見解,不過很多都不會出聲提點你教你。故當教友肯/敢鬧你,你反而要謝謝他們。實不相瞞,我有很多教友就是這樣戰友變成朋友。

返到教友讚你時,我就試過這情况:那次,我封職不久,仍做助理聖品時,站在主任牧師身旁,正与教友在崇拜後握手道別。就有教友大大聲說:「王會吏,你講的道真好!我字字都記得。」我當時回應道:「多謝!還不如想想這段聖經對你有什麼提醒。」實不相瞞,我是想了很久才想到這樣回應,以應付現今的情境。一來可以多謝教友領受你講的道,二來又可將教友的視線轉回聖經之中,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六:牧職

至於被教友鬧,我還想多講幾句。

講真,今天仍能有教友夠膽/肯鬧你,講一些與你意見相反、你應多謝他/她。雖然奉獻作一個牧者的人,甚值得景仰尊重;但需知尊重是辛勞換回來的,很多受尊敬的牧師,其實他們都很努力工作,熱愛教會、真心去關懷教友、特別是他們的需要﹔或是牧者有一樣傑出的恩賜,例如講道被認為出眾,探訪關心教友,對聖經有深入的認識而又能淺白地應用出來,這些牧者才為人敬重。當教友肯/敢說一些與你意見相反或鬧你時,代表你能夠接受他們的批評及意見。縱然他們批評你或罵你時,你一定會感到不快(沒有人喜歡被人罵),但事後應該要多謝他們,這樣才能顯出你的胸襟,才顯示你能接受不同的意見及批評。須知現今的教友非只受一兩年教育,很多在其專業上都有獨到的見解,不過很多都不會出聲提點你教你。故當教友肯/敢鬧你,你反而要謝謝他們。實不相瞞,我有很多教友就是這樣戰友變成朋友。

返到教友讚你時,我就試過這情况:那次,我封職不久,仍做助理聖品時,站在主任牧師身旁,正与教友在崇拜後握手道別。就有教友大大聲說:「王會吏,你講的道真好!我字字都記得。」我當時回應道:「多謝!還不如想想這段聖經對你有什麼提醒。」實不相瞞,我是想了很久才想到這樣回應,以應付現今的情境。一來可以多謝教友領受你講的道,二來又可將教友的視線轉回聖經之中,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待續)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五:牧職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五:牧職

如此這般,我就是這樣,站着教會內被駡了半小時。期間我只想到我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辱駡不還口,我也學着衪的榜樣,被辱駡不還口。一對新人曾走過來說好說歹,誰知他駡得更兇,害得他們尷尬不已;到最後索性走開撒手不管。約半小時後,不知是不是見我被他駡不還口,還是上帝的工作(我傾向相信衪的工作多些) ,這老人家漸漸收口了,到最後竟完全收口靜靜等彩排完畢。可惜這時彩排將近尾聲,加上這老人家又走得快,我未能親自了解箇中因由,或許能藉此⋯⋯機會消除他對教會的誤解,開始認識福音也未定呢!不過我就真有點擔心他下週六會再來趁機搗亂。幸好我的禱告得蒙應允,婚禮得以順利完成。

不單只遇過被人鬧,也遇過被人讚。其實,你有沒有想過,被人讚也有一定的危險。不知你有沒有試過?以下的情境最好表達箇中風險:

崇拜完畢,我們習慣列隊於大門前,與教友握手道別。假設主任牧師當日主禮,你負責講道,有教友趨前與你握手,並用聲量是你和主任牧師都可聽到的,說:「王會吏,你講的道真好!我字字都記得。」你會怎樣回應呢?(待續)
查看更多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五:牧職

如此這般,我就是這樣,站着教會內被駡了半小時。期間我只想到我主耶穌,在十字架上被辱駡不還口,我也學着衪的榜樣,被辱駡不還口。一對新人曾走過來說好說歹,誰知他駡得更兇,害得他們尷尬不已;到最後索性走開撒手不管。約半小時後,不知是不是見我被他駡不還口,還是上帝的工作(我傾向相信衪的工作多些) ,這老人家漸漸收口了,到最後竟完全收口靜靜等彩排完畢。可惜這時彩排將近尾聲,加上這老人家又走得快,我未能親自了解箇中因由,或許能藉此機會消除他對教會的誤解,開始認識福音也未定呢!不過我就真有點擔心他下週六會再來趁機搗亂。幸好我的禱告得蒙應允,婚禮得以順利完成。

不單只遇過被人鬧,也遇過被人讚。其實,你有沒有想過,被人讚也有一定的危險。不知你有沒有試過?以下的情境最好表達箇中風險:

崇拜完畢,我們習慣列隊於大門前,與教友握手道別。假設主任牧師當日主禮,你負責講道,有教友趨前與你握手,並用聲量是你和主任牧師都可聽到的,說:「王會吏,你講的道真好!我字字都記得。」你會怎樣回應呢?(待續)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四:牧職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四:牧職

昨天談到打呔引發的反省,今天續談。

我提到英國的同學,多在早上不用工作,可作為自己看書寫作之用,下午才開始牧職的工作。但我看一套電影(好像叫蜘蛛俠),戲中有句對白:「more power, more control. 」確是一語中的。別羨慕我在英國的同學,他們早上雖然可以看書,自由寫作(很多上世紀的神學家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但同一原理,這也是一個訓練。若套用在牧職上面,這是很好的訓練,牧職也會更有深度。你同意嗎?⋯⋯你會怎樣看呢?

我在facebook上看到有一引言:「他在聖馬利亞堂的日子」,其實還可加上一事。事原有一晚上,我在教會內作婚禮的彩排工作。不知何故我遇上一個人(多是新娘子的父親) ,他對教會印象不好,成見甚深,凑巧彩排的工作需要他配合,他無原無故向我破口大罵,差不多罵了半小時。對話中我知道他不是衝着我的,但我是代表教會的。他罵教會也是我要承受的。就這樣我站着被他罵了半小時。各位弟兄姊妹,假如你是我,你會怎辦?(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四:牧職

昨天談到打呔引發的反省,今天續談。

我提到英國的同學,多在早上不用工作,可作為自己看書寫作之用,下午才開始牧職的工作。但我看一套電影(好像叫蜘蛛俠),戲中有句對白:「more power, more control. 」確是一語中的。別羨慕我在英國的同學,他們早上雖然可以看書,自由寫作(很多上世紀的神學家都是這樣訓練出來的) ,但同一原理,這也是一個訓練。若套用在牧職上面,這是很好的訓練,牧職也會更有深度。你同意嗎?你會怎樣看呢?

我在facebook上看到有一引言:「他在聖馬利亞堂的日子」,其實還可加上一事。事原有一晚上,我在教會內作婚禮的彩排工作。不知何故我遇上一個人(多是新娘子的父親) ,他對教會印象不好,成見甚深,凑巧彩排的工作需要他配合,他無原無故向我破口大罵,差不多罵了半小時。對話中我知道他不是衝着我的,但我是代表教會的。他罵教會也是我要承受的。就這樣我站着被他罵了半小時。各位弟兄姊妹,假如你是我,你會怎辦?(待續)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三:牧職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三:牧職

上週說到初出茅廬的我,夏天不喜歡佩帶領呔,為了使我在短袖恤打上領呔,主任牧師又明示又暗示,但素來不重視外表的我竟聽不到他傳達的信息!到最後他在無計可施又拿我沒辦法,就藉聖誕節期,送領呔給我作禮物。
我首先在這裡作一聲明:打呔與否,不是這自身經歷的重點,重點反倒是落在事後的反省,這亦連繫到我以後的牧職。從大家的回應中,我想大家將重點放在應否打呔,與及有沒有穿衣手則。其實,打呔與否並不是問題,我們可找到數百個理由去支持我不⋯⋯聽上司的話,就是不用打呔。如果我們將重點放在打呔上,套用英文去講:miss the whole point.

若果我們將重點放在反省上,可能我們立刻想到以下的問題:
1. 為甚麼我會聽不入耳呢?(若主任牧師的話都聽不進,我可怎樣聽到教友的話?這對我們的牧職至關重要。)
2. 從主任牧師的做法,他作為有權柄去管理的人,為甚麼不直接吩咐我、卻又用此等手法呢?
3. 其實我發覺作成一件事有很多的方法,只是你揀那一種。
4. 不打呔是否不聽長執的話?
5. …….

問題可以問很多,代表你的反省能力有幾深。我不打算逐一回答以上的問題,因為一來是我的反省,二來只是舉例罷了。或者我們看一看以下的一個例子,你又會反省到甚麼問題呢?

我是在英國接受牧職訓練,很羨慕有許多封職的同學,不只牧師樓與教會相連,或位於教會附近,方便做探訪的工作;而且往往早上不用工作,可作為自己看書寫作之用,下午才開始牧職的工作。這在香港繁忙的節奏,實是不可能的。我有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封職的初期,曾試跟着這時間表,最後都被繁忙的牧職責任、打斷了我的節奏而放棄了。現在回首,這不單是個人進修,更是一個牧職的訓練。(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生命現况之反思(六) 之三:牧職

上週說到初出茅廬的我,夏天不喜歡佩帶領呔,為了使我在短袖恤打上領呔,主任牧師又明示又暗示,但素來不重視外表的我竟聽不到他傳達的信息!到最後他在無計可施又拿我沒辦法,就藉聖誕節期,送領呔給我作禮物。
我首先在這裡作一聲明:打呔與否,不是這自身經歷的重點,重點反倒是落在事後的反省,這亦連繫到我以後的牧職。從大家的回應中,我想大家將重點放在應否打呔,與及有沒有穿衣手則。其實,打呔與否並不是問題,我們可找到數百個理由去支持我不聽上司的話,就是不用打呔。如果我們將重點放在打呔上,套用英文去講:miss the whole point.

若果我們將重點放在反省上,可能我們立刻想到以下的問題:
1. 為甚麼我會聽不入耳呢?(若主任牧師的話都聽不進,我可怎樣聽到教友的話?這對我們的牧職至關重要。)
2. 從主任牧師的做法,他作為有權柄去管理的人,為甚麼不直接吩咐我、卻又用此等手法呢?
3. 其實我發覺作成一件事有很多的方法,只是你揀那一種。
4. 不打呔是否不聽長執的話?
5. …….

問題可以問很多,代表你的反省能力有幾深。我不打算逐一回答以上的問題,因為一來是我的反省,二來只是舉例罷了。或者我們看一看以下的一個例子,你又會反省到甚麼問題呢?

我是在英國接受牧職訓練,很羨慕有許多封職的同學,不只牧師樓與教會相連,或位於教會附近,方便做探訪的工作;而且往往早上不用工作,可作為自己看書寫作之用,下午才開始牧職的工作。這在香港繁忙的節奏,實是不可能的。我有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封職的初期,曾試跟着這時間表,最後都被繁忙的牧職責任、打斷了我的節奏而放棄了。現在回首,這不單是個人進修,更是一個牧職的訓練。(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