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8 January 2015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六 -辨識聖靈的帶領 王葉翠芬師母

其實西方社會對情緒的研究並不限於心理學,醫學人員亦從腦素描圖看到某些情緒,在青年期還未成熟,要達成人階段才發展成熟。但若果你曾與病後的王牧師接觸,幫我一同去照顧他,你會發覺另一幅圖畫:他現在情緒很是有限,感觸時只會哭,快樂時,笑到唔停,有時兩者混淆,醫生稱這現狀為emotion lability。 亦有學者提到,情緒是一種原始的原動力:憤怒激發人去畫下界線,憂傷引導人去尋求協助,羞愧帶領人去重回所屬群體,這些都是情緒對我們的益處。但是,信徒若受聖靈引導,行主的道路,我們又會擁有一份什麼的感覺?

有一個主日的經課是關於保羅甘願往耶路撒冷受捆綁,丈夫一聽就哭了,除了有點兒尷尬,我也想了解他為什麼哭。經文是這樣記載的:
「21: 10 我 們 在 那 裡 多 住 了 幾 天 、 有 一 個 先 知 、 名 叫 亞 迦 布 、 從 猶 太 下 來 。
21:11 到 了 我 們 這 裡 、 就 拿 保 羅 的 腰 帶 、 捆 上 自 己 的 手 腳 、 說 、 聖 靈 說 、 猶 太 人 在 耶 路 撒 冷 、 要 如 此 捆 綁 這 腰 帶 的 主 人 、 把 他 交 在 外 邦 人 手 裡 。
21:12 我 們 和 那 本 地 的 人 、 聽 見 這 話 、 都 苦 勸 保 羅 不 要 上 耶 路 撒 冷 去 。
21:13 保 羅 說 、 你 們 為 甚 麼 這 樣 痛 哭 、 使 我 心 碎 呢 . 我 為 主 耶 穌 的 名 、 不 但 被 人 捆 綁 、 就 是 死 在 耶 路 撒 冷 、 也 是 願 意 的 。
21:14 保 羅 既 不 聽 勸 、 我 們 便 住 了 口 、 只 說 、 願 主 的 旨 意 成 就 便 了 。」(使徒行傳21:10-14)

聖靈藉亞迦布,對保羅說話,他反應冷靜,倒是跟保羅的門徒和當地人在痛哭,而他們的眼淚令保羅心碎。要留意保羅的反應,他提到就是死也是願意,願主的旨意成就便是了。在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見到保羅與主的關係是多麼親密,對祂是完全的委身,在這穩妥的關係裡,保羅的情感是那麼鎮定,也帶點超然,能止住身邊人的口!

這裡我想提出,辨識聖靈的帶領,除了是要肯定我們行的道路是行在上主的旨意裡,聖靈還是想我們能與主親近,並有勇氣活出這份親密關係而帶來的改變。這份關係是經年累月,透過靈修讀經培養出來,情緒鎮定得令身邊的人止住了口。那麼王牧師作為主的僕人多年,現今因疾病受主考驗,他又為什麼因保羅所說的話(13-14節)而哭起來?(待續)
約翰福音讀後–6:70-6:71:
6:70 [hb5] 耶 穌 說 、 我 不 是 揀 選 了 你 們 十 二 個 門 徒 麼 . 但 你 們 中 間 有 一 個 是 魔 鬼 。
[kjv] Jesus answered them, Have not I chosen you twelve, and one of you is a devil?
6:71 [hb5] 耶 穌 這 話 是 指 著 加 略 人 西 門 的 兒 子 猶 大 說 的 . 他 本 是 十 二 個 門 徒 裡 的 一 個 、 後 來 要 賣 耶 穌 的 。
[kjv] He spake of Judas Iscariot the son of Simon: for he it was that should betray him, being one of the twelve.

對於今日的經文,我腦海仍然默想着一個問題:為什麼六章尾,講猶大多過彼得,當中的啟示是什麼?在此,我先分享我的觀察、與及由觀察而得的詮釋,看看能否解答自己的問題。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開始:你認識「加 略 人 西 門 的 兒 子 猶 大」有幾多?

四卷福音書都有描述耶穌呼召門徒,但就沒有記載猶大如何成為耶穌的門徒。為什麼呢?聖經記載有關猶大的言行,可以怎樣找到呢?幸好現在上網很方便,大家只要瀏覽以下網址,便可知道。
http://www.blueletterbible.org/se…/Dictionary/viewTopic.cfm…

返到今天的經文,我就有以下的觀察:
1. 其實由60至71節,約翰用四節講論猶大,反而講彼得只有兩節。我就有一個疑問:這裏重點是什麼?
2. 在這短短兩節中,兩次提到「十 二 個 」和 「一 個」這兩個數字,為何?
3. 為什麼把門徒(十 二 個 )放在猶大(一 個)賣主之背景中?

相信這幾個問題應該不能解答我自己開始的問題,但已經勾畫出這兩節經文的重點。聰明的讀者,你一定可以觀察到更多問題,詮釋這段經文的意思。(待續)

Wednesday, 7 January 2015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五 王葉翠芬師母

我大兒子睿哲的一番話讓我明白到feel good和認定自己在行主的路是無關係的;我丈夫也稱讚他,能體驗到這道理也不簡單。

有一天睿哲問我:「媽,什麼是喜樂?」我說:「我唔知喎,唔通爸爸患此惡疾,我會很喜樂?!又如別人的孩子撞車死了,他爸媽會喜樂?」(好明顯我是唔happy經歷如此際遇)
過了數天,我們又再談到聖經的教導,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 5:16-18)。睿哲說:「媽,喜樂是一種態度,是當苦難遇到希望(他用英語說的“when suffering meets hope”)時出現的,所以我們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

我問他:「同suffering 有關係?」
他說:「當我們suffer時,我們就更要選擇主的道路而行,在苦難時見到盼望便會喜樂。若我們信上帝,在什麼處境也深信上帝的美意,所以便能常常喜樂。因此,喜樂是一種態度。」
我說:「咁即係同處境和情緒無關的,我feel sad, 但在基督耶穌裡我是喜樂的。」
他重復:「是無關的。」
但願我這個常常被情緒影響的人,脫離黑暗,接受光明。

註:睿哲是一個十分自律的人,寫的靈修日記,密密麻麻,已寫滿一本一百頁以上的筆記簿,每週四晚出去事奉、返團契、帶查經,參與mentor計劃,書好似唔駛理,卻又讀得不錯,他在靈命和學業的成長,真是令我倆感詫異。(待續)

Tuesday, 6 January 2015

約翰福音讀後–6:68-6:71:
6:68 [hb5] 西 門 彼 得 回 答 說 、 主 阿 、 你 有 永 生 之 道 、 我 們 還 歸 從 誰 呢 。
[kjv] Then Simon Peter answered him, Lord, to whom shall we go? thou hast the words of eternal life.
6:69 [hb5] 我 們 已 經 信 了 、 又 知 道 你 是   神 的 聖 者 。
[kjv] And we believe and are sure that thou art that Christ, the Son of the living God.
6:70 [hb5] 耶 穌 說 、 我 不 是 揀 選 了 你 們 十 二 個 門 徒 麼 . 但 你 們 中 間 有 一 個 是 魔 鬼 。
[kjv] Jesus answered them, Have not I chosen you twelve, and one of you is a devil?
6:71 [hb5] 耶 穌 這 話 是 指 著 加 略 人 西 門 的 兒 子 猶 大 說 的 . 他 本 是 十 二 個 門 徒 裡 的 一 個 、 後 來 要 賣 耶 穌 的 。
[kjv] He spake of Judas Iscariot the son of Simon: for he it was that should betray him, being one of the twelve.

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一定十分熟悉什麼是Marking scheme & Model answer.

我相信大家還記得耶穌問的問題,這裏彼得回答了一個十分標準的答案 -「主 阿 、 你 有 永 生 之 道 、 我 們 還 歸 從 誰 呢 。」68節彼得正好提供了一個Model answer (Standard answer)給我們,這個標準的答案,完全無懈可擊。設若考試,這個答案一定給我們帶來好成績。但値得我們想的是:這是否彼得他想答的答案。

想大家都聽過「高分低能」這詞彙的。這詞彙意思就是考試時候會搬model answers答題,所以會考獲高分,成績還不錯呢!殊不知只是囫圇吞棗,空有頭腦知識,但全不通曉人倫世務,所以叫他處理事務,實有所托非人之嘆。無怪乎我們會稱之為「高分低能」。不過,我想彼得斷不會如此想,按他的性情該是發自內心,或是「我口講我心」的。我這麼詳細解釋,都是想大家更深入去思想彼得回答耶穌的問題,還有他的答案。

今天若耶穌問你:「你們也要去麼?」(67節),抛開彼得的model answer,你們會怎樣回答呢?
今日重看這段經文,講猶大多過彼得,我也要好好去默想當中的啟示。(待續)

Monday, 5 January 2015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四      王葉翠芬師母

昨天我引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至十七節,指出聖經是上帝的靈在動。但我們要明白,何時何刻聖經的話語成為我們生命的導引,我們是不知道的,亦不能控制的。我們要明白時間是掌握在神手裡。祂何時動工,並不由我們控制,但自律和有系統地讀經(外子建議其中一個方法就是OIA),是我們能力可以做到的,這也是認出聖靈引導的事前功夫,這些功夫會有助我們預備自己作主忠心僕人。若我們願意順服聖靈,行主的道路,生活便會結出美好果子:「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章十七節)。反之,則有如約翰福音所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我仍然強調我們要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學習把情緒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就會看到自己因情緒而陷入的死胡同(有時我們可能需要接受輔導)。壞的情緒若向內積聚就傷身,向外發洩就傷害到人際關係,我們要明白到兩種後果都有可能不會完全修復的。另一個原因我重視內省和認識情緒,就是要學習辨識聖靈的帶領,並願意行主的路,透析罪使我們與神分隔時,怎樣回轉。以上我提及三方面:
- 辨識聖靈的帶領
- 願意行主的路
- 透析罪會使我們與神分隔,並回轉
都可以從聖經找到導引,下週我會逐一詳談。在此我不怕醜的以我大兒子的屬靈勸勉作結:我認為他的一番話讓我明白到feel good和認定自己在行主的路是無關係的;我丈夫也稱讚他,能體驗到這道理也不簡單。(待續)

Friday, 2 January 2015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三     王葉翠芬師母

我多次提到情緒(emotion),辨識(discernment)和求上帝幫助,是為了加強內省,讓上帝作我們隨時的幫助,也學會察看聖靈的工作,不任己意擺弄事情。這樣,大家會否覺得太被動?這又與讀經生活有何關係?
講起聖經的功用,大家必定記得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至十七節所言:
「聖 經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 或 作 凡   神 所 默 示 的 聖 經 〕 於 教 訓 、 督 責 、 使 人 歸 正 、 教 導 人 學 義 、 都 是 有 益 的 .叫 屬   神 的 人 得 以 完 全 、 預 備 行 各 樣 的 善 事 。」

值得留意是英文譯本(NIV)是這樣翻譯的:
“All Scripture is God-breathed and is useful for teaching, rebuking, correcting and training in righteousness, so that the man of God may be thoroughly equipped for every good work.”
“God-breathed”這個字原文是θεόπνευστος,即是θεός 和πνέω的組合字,直譯是上帝吹的,「吹」這個字亦見於約翰福音三章八節:
「風 隨 著 意 思 吹 、 你 聽 見 風 的 響 聲 、 卻 不 曉 得 從 那 裡 來 、 往 那 裡 去 . 凡 從 聖 靈 生 的 、 也 是 如 此 。」

“All Scripture is God-breathed”就提醒我們,聖經都是上帝的靈在動,當我們讀經時,用心靈去讀,聖靈會教訓、督責、歸正、學義、讓我們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樣,讀經時我們能否察看聖靈在動什麼,就十分重要。(待續)

Thursday, 1 January 2015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二 王葉翠芬師母

當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還是一個二十六歲的年青人時,參與一場對抗法國的戰役,雙腳不幸折斷,差不多快要死去。後得上帝醫治,很快復原過來*。復原以後,有人給他兩本書看,一本是 A life of Christ, 另一本是 The Lives of the Saints in Spanish, 他就專心研習,但總是發覺自己思想受到打擾,有時會飄移到自己暗戀的對象中,想像自己如何陪伴她,可惜她的身份地位比他高,難於攀附。

在這爭扎中,上帝卻幫助他。每次他讀到有關救主的生平或聖人的事蹟,他會去思考自己一生如何去回應,直到自己疲倦;當中,世俗的事務亦會騷擾他的思緒,他也會花上許多時間反復思量。這種思想生活維持了一段時間,他漸漸看到兩者的分別:當他讓上帝進入他的思想空間,即使放下了,他還是滿足和快樂的;但當他被俗務煩擾時,想的時候有一點快感,想到倦了,放下它時,卻感到枯竭和失去滿足感。久而久之,他分別到那些滋擾他靈魂的,是來自魔鬼;而令他良久都心滿意足的,卻是來自上帝

有時我們有沒有留意到那些因情緒帶動的思想行為,初時暢快,但卻令我們的靈魂枯乾;而那些出於聖靈的,卻造就生命,令他人的靈魂蘇醒?(待續)
*The Autobiography of St Ignatius Loyola, Chapter 1 “ Convalescence and Conversion (May 1521 – February 1522)”, translated by J.F.O’Collag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