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31 August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續生命現况之反思之二(6):我是誰 – Who am I?

我還有末了的話想講。

昨天講開中文輸入法,我是用小蒙恬手寫板書寫輸入的。所以很慢,有時寫四五次都寫不到想寫的字,更要太太或兒子幫手寫字輸入。雖然手振寫字不準確,但因有五、六個近似的字可供選擇,所以我經常都可選用合適的字﹔而且更有聯想辭庫幫手選下一個最可能出現的詞彙,所以我用電腦書寫文章都沒有問題,只是慢了點吧了!比如昨天的幾段,Tracy巳幫手,都耗用了她一小時來輸入,外加我二小時的修飭,前後共三小時。

其實在我的領受裡,我應該是有兩種恩賜 (請不要問我點解是得兩樣,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以幫我好好去施行牧職。寫作並張貼在facebook,只是一項﹔應該還有一樣,我也在等侯。這令我很心急,但急也急不來,只好祈禱交托耐心等侯吧!有一樣恩賜出現,不保證另一樣恩賜會同時出現。我曾試過在網上做牧養輔導,感覺上都不是這恩賜。到現在我還在等侯。你若有什麼idea,請回應話我知。(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續生命現况之反思之二(6):我是誰 – Who am I?

我還有末了的話想講。

昨天講開中文輸入法,我是用小蒙恬手寫板書寫輸入的。所以很慢,有時寫四五次都寫不到想寫的字,更要太太或兒子幫手寫字輸入。雖然手振寫字不準確,但因有五、六個近似的字可供選擇,所以我經常都可選用合適的字﹔而且更有聯想辭庫幫手選下一個最可能出現的詞彙,所以我用電腦書寫文章都沒有問題,只是慢了點吧了!比如昨天的幾段,Tracy巳幫手,都耗用了她一小時來輸入,外加我二小時的修飭,前後共三小時。

其實在我的領受裡,我應該是有兩種恩賜 (請不要問我點解是得兩樣,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以幫我好好去施行牧職。寫作並張貼在facebook,只是一項﹔應該還有一樣,我也在等侯。這令我很心急,但急也急不來,只好祈禱交托耐心等侯吧!有一樣恩賜出現,不保證另一樣恩賜會同時出現。我曾試過在網上做牧養輔導,感覺上都不是這恩賜。到現在我還在等侯。你若有什麼idea,請回應話我知。(待續)


Friday, 29 August 2014

約翰福音讀後–5:35-5:36

5:35 約 翰 是 點 著 的 明 燈 . 你 們 情 願 暫 時 喜 歡 他 的 光 。
[kjv] He was a burning and a shining light: and ye were willing for a season to rejoice in his light.
5:36 但 我 有 比 約 翰 更 大 的 見 證 . 因 為 父 交 給 我 要 我 成 就 的 事 、 就 是 我 所 作 的 事 、 這 便 見 證 我 是 父 所 差 來 的 。
[kjv] But I have greater witness than that of John: for the works which the Father hath given me to finish, the same works that I do, bear witness of me, that the Father hath sent me.

上一次完結前講到連接詞「然而」,講到它含有but 的意思,但又多過but 的意思,聰明的你,我想一定看得出箇中分別,會明白譯者的心意,我因為上次完結前有太多事想分享,反倒漏了最重要的課題,際此機會補回。

其實也不是什麼重要問題,只是我小小的觀察,好奇驅使我去問耶穌究竟說些什麼使我們得救?三十四節講耶穌說:「然 而 我 說 這 些 話 、 為 要 叫 你 們 得 救 。」這裏是記載他說「這些話」,很明顯,是指這一大段講的話,雖然談及幾個主題,比如猶太人為何要逼迫耶穌、末後的復活與審判、見證等等(大家要想像年老的約翰,好像白頭宮女一樣細說當年)但簡而言之,上帝已將一切交給子(即聖子耶穌),包括審判,故此,信耶穌就有生命,不信的就會受審判。
返到今日的經文,三十五節談到約翰,還說他是明燈,所以很受人的喜歡,但有兩點我們要留意:
1. 是短暫的,是暫時性的,
2. 是點著的燈,英文譯作burning,都是點著的意思,即是正在燒。
我們可能很少記得,原來上帝的僕人是會燃燒的,甚至他們的生命。那麼,我們撫心自問,今天我們願意嗎?

跟著的三十六節便是自明,不用我多作解釋。(待續)


Thursday, 28 August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續生命現况之反思之二(5):我是誰 – Who am I?

嘗聽說:「人生下半場,活得更精彩。」通常係指四五十歲以後或退休後,轉職另外一份工或另一行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魯迅先生。他本是習醫的,後來棄醫從文,用文字去救國。我活到五十歲,之前做過教書先生,之後轉職牧師,其實兩份都是我喜愛的工作。轉職時我想以後都不用再轉職吧!亦像我現在研究的課題﹕家庭與婚姻理論指出,到四五十歲midlife以後,人就會尋求人生的意義。我是被迫去發掘自己的潛能,作為轉職之用。當你一切的恩賜都沒有了(或不能好好幫你去實踐你的職事) ,可能你要拋棄忘記往時的恩賜,尋求上帝賜下新的恩賜,幫你去好好繼續去服侍,我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發掘出新的恩賜,繼續用文字去牧養信眾。


我想指出其實我用文字來牧養信眾也是不容易的。一雙手只可以用六隻手指來按鍵盤,所以英文輸入會比較容易。我不懂中文輸入,故添置了小蒙恬。這反倒幫助我去辨別寫的字。你知道背後的原因嗎?(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續生命現况之反思之二(5):我是誰 – Who am I?

嘗聽說:「人生下半場,活得更精彩。」通常係指四五十歲以後或退休後,轉職另外一份工或另一行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魯迅先生。他本是習醫的,後來棄醫從文,用文字去救國。我活到五十歲,之前做過教書先生,之後轉職牧師,其實兩份都是我喜愛的工作。轉職時我想以後都不用再轉職吧!亦像我現在研究的課題﹕家庭與婚姻理論指出,到四五十歲midlife以後,人就會尋求人生的意義。我是被迫去發掘自己的潛能,作為轉職之用。當你一切的恩賜都沒有了(或不能好好幫你去實踐你的職事) ,可能你要拋棄忘記往時的恩賜,尋求上帝賜下新的恩賜,幫你去好好繼續去服侍,我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發掘出新的恩賜,繼續用文字去牧養信眾。
我想指出其實我用文字來牧養信眾也是不容易的。一雙手只可以用六隻手指來按鍵盤,所以英文輸入會比較容易。我不懂中文輸入,故添置了小蒙恬。這反倒幫助我去辨別寫的字。你知道背後的原因嗎?(待續)

Wednesday, 27 August 2014

約翰福音讀後–5:33-5:34

5:33你 們 曾 差 人 到 約 翰 那 裡 、 他 為 真 理 作 過 見 證 。
[kjv] Ye sent unto John, and he bare witness unto the truth.
5:34其 實 我 所 受 的 見 證 、 不 是 從 人 來 的 . 然 而 我 說 這 些 話 、 為 要 叫 你 們 得 救 。
[kjv] But I receive not testimony from man: but these things I say, that ye might be saved.

今日首先要反省的就是我曾否為真理作這見證?値得留意這裏將真理與耶穌畫上等號,固此施洗約翰為耶穌作見證,變了他是為真理作見證。施洗約翰就有,咁你又如何呀?換句話說:我有否為到耶穌作見證?

在34節經文繼續記載下去:「其 實 我 所 受 的 見 證 、 不 是 從 人 來 的 」,其實這裏記載耶穌所受的見證,皆不是從人而來,若不是從人來的,我立刻有幾個問題要問:那些見證若不是從人而來,那麼,該從何而來?還有,我們知道是施洗約翰給耶穌作見證,那麼,他作了什麼見證?有效嗎?這一連串的問題,若能一一解答,肯定對我們去了解經文,是一大幫助。

經文繼續下去:「然 而 我 說 這 些 話 、 為 要 叫 你 們 得 救 。」要留意這裏用上連接詞「然而」(這是中文的譯法,KJV譯作but;而原文是 δὲ字,是連接詞,按Strong解作 “but, moreover, and”,所以KJV譯作but是最貼近),故此,我立即有一問題:為何中文會譯作「然而」?它雖然有but的意思,但還包含有其他的意思。(待續)

Tuesday, 26 August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續生命現况之反思之二(4):我是誰 – Who am I?
第二個肯定,就是你們的反應。這不用我去解說,有時看大家的回應就令我很感動,結果就是大家都支持及鼓勵。第三個是寫文章去見證主耶穌基督。我很看重這目標,畢竟在facebook刋登文章都是希望能傳揚福音。正如提摩太後書4:2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何況這是我們作牧者要做的事,也是每一個基督徒的召命。

很有趣,有一段時間,我將我的文章同時刋登於yahoo blog(很可惜今年年尾yahoo blog會停用)。你可否猜到我抱着什麼目的登在yahoo blog?又有幾多累積次數及累積人次?答案是二千一百多人入過我的blog觀看;另外,在短短半年內有多過一萬一千瀏覽人次,真是蒙上帝祝福。我最初的目的很簡單:分享患病的經歷,特別是面對MSA這病去尋求醫治和患病的種種適應。在刋出約伯記的不多久,就有讀者回應及留言,因為她的一個家人,正患着同一種的病。我們由留言分享,進而變成朋友,更會為病者祈禱,這可是我始料未及。其後,我的舅仔和兄弟姐妹先後加入我的facebook(我一個弟第甚至幫我用WhatsApp去刋載) ,以致他們都可以分享到由我經歷到上帝的恩典,莫說天父不神奇!

如今能接觸到的累積人次達二千二百人‧比我以前出任任何一間堂的牧師還要多出好幾倍,以前重未想過;還有,地域上除了包括香港和多倫多,近日更有澳門的教友要求加上他們的名字,表達牧養的範圍擴大了。(待續)



Monday, 25 August 2014



約翰福音讀後–5:30-5:32
5:30 我 憑 著 自 己 不 能 作 甚 麼 . 我 怎 麼 聽 見 、 就 怎 麼 審 判 . 我 的 審 判 也 是 公 平 的 . 因 為 我 不 求 自 己 的 意 思 、 只 求 那 差 我 來 者 的 意 思 。
[kjv] I can of mine own self do nothing: as I hear, I judge: and my judgment is just; because I seek not mine own will, but the will of the Father which hath sent me.
5:31 我 若 為 自 己 作 見 證 、 我 的 見 證 就 不 真 。
[kjv] If I bear witness of myself, my witness is not true.
5:32 另 有 一 位 給 我 作 見 證 . 我 也 知 道 他 給 我 作 的 見 證 是 真 的 。
[kjv] There is another that beareth witness of me; and I know that the witness which he witnesseth of me is true.

上星期四提出一個問題,旨在指出聖經都存有不同甚至相反的理念,所以我們要很小心,尤其是引用聖經去闡明自己的立場,那就宜從聖經神學、或字彙研究着手,否則以聖經一節立論,則論句頗有偏頗。大家宜小心之。

返到今天的經文,是這樣記錄的:「我 憑 著 自 己 不 能 作 甚 麼 . 我 怎 麼 聽 見 、 就 怎 麼 審 判 . 我 的 審 判 也 是 公 平 的 . 因 為 我 不 求 自 己 的 意 思 、 只 求 那 差 我 來 者 的 意 思 。」很明顯,這樣強調了耶穌的審判不是不公平的,皆因他不是隨着自己的心意,反而是按照父神的意思。我立刻有一問題要問:之前數節還講父神不審判、且將一切的事交給子,但這裏卻說子不是按自己的喜好去審判,那麼我的問題是:兩個都似乎不去審判,那未,誰去審判?
經文繼續下去:「我 若 為 自 己 作 見 證 、 我 的 見 證 就 不 真 。另 有 一 位 給 我 作 見 證 . 我 也 知 道 他 給 我 作 的 見 證 是 真 的 。」
這裏講到父神給子做見證,所以這見證是真的。你知否為何父神做的見證會是真的?(待續)














Saturday, 23 August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續生命現况之反思之二(3):我是誰 – Who am I?
我記起首兩句歌詞:
In the image of God we were made long ago,
with the purpose divine, here His glory to show.
我知你們都安慰我支持我,會說:「我們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或說:「王牧師在我的心坎裡永遠是那位王牧師。」不知我有沒有估錯呢?不過,這是我以前的教導:我們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我們的價值不因外在的改變而有所影响的。你們的好意和支持,我心領了。

我記起數個月前往Loyola House退修八日,第五第六日我與上帝有很親密的溝通,還寫出一番與上帝的對話,我最深刻的幾句對話,就是
(J) My grace is enough for you to use.
(J) Moreover, I want you to testify me.
(I)How can I testify you? You know I am slow in tongue, food even falls from my mouth.
(J) I know. I know your difficulties. Yet I still want you to witness me.
(I)Me? Really?
(J) Yes. you. I emphasize: you
退修完結後,我發覺自己頗有創作和寫作的恩賜,就探求上帝是否想我用這恩賜去事奉祂見証衪;剛巧這時太太為我開了facebook account,我就開始用手寫板寫作約伯記的讀後随筆。雖然我的病會令到我手振,但意外地電腦竟然可以認出我寫的字,百發百中,甚至比未發病還準;不單如此,感覺上是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嚇得我連忙搖醒身旁的妻子,與她分享這領受,她也十分鼓勵我做這職事。這是第一個肯定。第二個肯定是….(待續)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 續生命現况之反思之二(3):我是誰 – Who am I?
我記起首兩句歌詞:
In the image of God we were made long ago,
with the purpose divine, here His glory to show.
我知你們都安慰我支持我,會說:「我們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或說:「王牧師在我的心坎裡永遠是那位王牧師。」不知我有沒有估錯呢?不過,這是我以前的教導:我們是按着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我們的價值不因外在的改變而有所影响的。你們的好意和支持,我心領了。
 
我記起數個月前往Loyola House退修八日,第五第六日我與上帝有很親密的溝通,還寫出一番與上帝的對話,我最深刻的幾句對話,就是
(J) My grace is enough for you to use.
(J) Moreover, I want you to testify me.
(I)How can I testify you? You know I am slow in tongue, food even falls from my mouth.
(J) I know. I know your difficulties. Yet I still want you to witness me.
(I)Me? Really?
(J) Yes. you. I emphasize: you
退修完結後,我發覺自己頗有創作和寫作的恩賜,就探求上帝是否想我用這恩賜去事奉祂見証衪;剛巧這時太太為我開了facebook account,我就開始用手寫板寫作約伯記的讀後随筆。雖然我的病會令到我手振,但意外地電腦竟然可以認出我寫的字,百發百中,甚至比未發病還準;不單如此,感覺上是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嚇得我連忙搖醒身旁的妻子,與她分享這領受,她也十分鼓勵我做這職事。這是第一個肯定。第二個肯定是….(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