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6 November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待在羅馬(4)之七

老實說,昨天四至六的問題,我也沒有答案,不過想一想也可增進你與神的關係,或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所以想一想也很有意思。

那天我們祈禱完畢已三時,為了減省時間我們撘的士回旅館。太陽仍很猛很熱,我們就參考旅遊書的介紹,決定今晚晚饍的地方,離旅舘不遠,有一間名叫「白母雞」的意大利餐廳來吃晚餐。

六時半約定兩個兒子於大堂詢問處等,按往時的慣例,Michael負責看地圖找路,Micah負責推輪椅。真想不到Michael青出於藍,很快帶我們平安到達「白母雞」。換轉是以前,多是我找路,他們跟隨我走,不過無論如何我們四人都找對了地方,點了菜,都是pizza及意粉一類,是哥哥愛吃的,我們都吃得很飽。飯後,我們步行回旅館。知道明天要離開羅馬返多倫多,我們就教兩個兒子準備提早執拾行李,好在明天一早離開。(待續)

Tuesday, 25 November 2014

約翰福音讀後–6:43-6:45:

6:43 [hb5] 耶 穌 回 答 說 、 你 們 不 要 大 家 議 論 。
[kjv] Jesus therefore answered and said unto them, Murmur not among yourselves.
6:44 [hb5] 若 不 是 差 我 來 的 父 吸 引 人 、 就 沒 有 能 到 我 這 裡 來 的 . 到 我 這 裡 來 的 、 在 末 日 我 要 叫 他 復 活 。
[kjv] No man can come to me, except the Father which hath sent me draw him: and I will raise him up at the last day.
6:45 [hb5] 在 先 知 書 上 寫 著 說 、 『 他 們 都 要 蒙   神 的教 訓 。 』 凡 聽 見 父 之 教 訓 又 學 習 的 、 就 到 我 這 裡 來 。
[kjv] It is written in the prophets, And they shall be all taught of God. Every man therefore that hath heard, and hath learned of the Father,

第43節譯作「議論」,我覺得另外一個譯法,可能較近原意。

原文43節的γογγύζω (goggyzō),KJV譯作murmur,解作發出一連串的私語,或譯作「咕嚕」,但有不滿或抱怨之意,故murmur亦譯作「滿不是味兒」。綜合而言,原文γογγύζω (goggyzō)亦有不滿或抱怨之意。所以,我覺得另外一個譯法,譯作「咕嚕」,可能更是合適的。

在這裏我們看到耶穌叫民眾不要議論,因為「若 不 是 差 我 來 的 父 吸 引 人」,就沒有人能到耶穌那裏去。値得留意這裏記錄多二件事:
1. 到耶穌那裏去,才得到永恆的生命。耶穌還說 「到 我 這 裡 來 的 、 在 末 日 我 要 叫 他 復 活 。」這是耶穌給民眾的應許!
2. 耶穌是承傳先知的預言,好像以賽亞書所言「 你 的 兒 女 都 要 受 耶 和 華 的 教 訓 . 你 的 兒 女 必 大 享 平 安」賽:54:13,而耶穌稱 神為父,豈不是再一次告訴民眾祂神子的身份?

這裏,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經文中所講的「聽 見」 和 「學 習」有什麼不同?你有沒有認真學習上帝的道而得享上帝的應許? (待續)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待在羅馬(4)之六

要回答昨天的三條問題,約翰福音或許能給予我們啟示:
「耶 穌 過 去 的 時 候 、 看 見 一 個 人 生 來 是 瞎 眼 的 。 門 徒 問 耶 穌 說 、 拉 比 、 這 人 生 來 是 瞎 眼 的 、 是 誰 犯 了 罪 、 是 這 人 呢 、 是 他 父 母 呢 。 耶 穌 回 答 說 、 也 不 是 這 人 犯 了 罪 、 也 不 是 他 父 母 犯 了 罪 、 是 要 在 他 身 上 顯 出 上 帝 的 作 為 來 。 趁 著 白 日 、 我 們 必 須 作 那 差 我 來 者 的 工 . 黑 夜 將 到 、 就 沒 有 人 能 作 工 了 。」 約9:1- 4

耶穌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雖然不是盲眼,但我相信我的病也適合應用。其實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那人是天生盲眼的耶穌都能醫好他,背後一方面指向耶穌有彌賽亞的能力(因這神蹟只有彌賽亞救主才可以行) ;另一方面指向上帝的榮耀(在這裡是上帝的作為) 。你們的回應已是我最好的鼓勵,希望並祈禱能用我的生命指向上帝的榮耀,即是在生活裡好好活出信心,見證上帝。這是我這一刻領受的召命。

其實,我還有以下一連串的問題,你若知道答案,請在facebook回應告訴我知。
4. 病是否一定會醫好?人到最後終必有一死,這是罪的結局,你同意嗎?那麼,為甚麼要將病醫好呢?
5. 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病是令人受苦折磨人的,中國人都忌諱談死,愛趨吉避凶,但約翰福音第九章指出病可以指向上帝的作為,你的意見如何?
6. 我的病是會日漸變差,從醫學角度看不會得醫治,那麼怎樣談信心呢?(待續)

Saturday, 22 November 2014

自那次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祈禱後,可說至今,身體並沒有大的好轉﹔反而繼續轉差,尤其是暑假後的兩個月,以一個較快的速度變差﹔最後出入要靠輪椅代步,在屋內就要用Walker來平衡。我發覺有三樣由差變更差:就是一、步行,二、寫字輸入,三、說話。特別說話影響我最大,現在很多人都說給我聽,他們聽不清我講的話,這不單使我難於進行牧職,更不易與人溝通。現在,我有些怕講電話,多用文字,如email或在電腦用message與人溝通,更覺容易。

各位也不用太擔心我,雖然我描述得很差,但這是人生的歷程,每一個人始終都要面對,不過我是早點經歷罷了!我常常在祈禱裡面問上帝:「為甚麼我有這些病的經歷?這不單我自己要去承受,更會影響身旁與我關係密切的人,例如太太及兩個兒子。」就是無答案,上帝不答我,由我自己去揣摩。我就有一連串的問題,未知你能否解答:

1. 為甚麼我有這病?更甚這病會慢慢轉差下去,這對信心造成更大的挑戰。(資料提供:十萬人裡面只有四人患有此病)
2. Why me、「何必偏偏選中我」? 約翰福音第九章記載門徒問耶穌,疾病從何而來?你可知耶穌點答?欲知答案,請查考約翰福音九章。
這個病特別之處是慢慢轉差,一個器官接一個器官差下去,我常常用球場熄燈的比喻去描述這病。既是這樣,在這段日子,我可以如何生活下去?(待續)

Thursday, 20 November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待在羅馬(4)之四

在參觀聖伯多祿大教堂時,第一個感覺就是它的宏偉寵大;人處身在這殿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就像血肉之軀將會面對永生的上帝,神人摩西的經驗正好作我們的參考(參出33:18-23) :連他都不能面對面見上帝,只能躲在磐石的穴中,看看上帝的背面(我也很想知道摩西躲在磐石的穴中究竟想什麼)。簡而言之,血肉之軀不能面對面朝見永生的上帝,這個道理神人摩西很是明白。但約翰福音同時又說:「上帝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什麼才是用心靈和誠實拜他?上帝為甚麼要人用心靈和誠實拜他?摩西所說的和約翰所說的,是否相違背還是一脈相承?面對此等一連串的問題,已經令我想個好半天了。

想着、想着,Tracy已推我大致行了一圈,還是找不到聖彼得的墓穴(catacomb)。最後我們問門口的工作人員,反因此而得福。他不但帶我們到墓穴入口處,更向入口的職員提議不用我們繳費,如是這般,我們就由職員帶領,不費分毫走入聖彼得的墓穴。參觀完畢,來到今次之重頭戲,環繞聖彼得的蓋棺塑像走三次,還邊行邊祈禱。內容大致是求上帝醫治,使健華脚能走路,手能寫字,口能說話,只是不要照我們的意思,而是按着上帝的意思去成就。(待續)

Wednesday, 19 November 2014

約翰福音讀後–6:40-6:42:
6:40 [hb5] 因 為 我 父 的 意 思 、 是 叫 一 切 見 子 而 信 的 人 得 永 生 . 並 且 在 末 日 我 要 叫 他 復 活 。
[kjv] And this is the will of him that sent me, that every one which seeth the Son, and believeth on him, may have everlasting life: and I will raise him up at the last day.
6:41 [hb5] 猶 太 人 因 為 耶 穌 說 、 我 是 從 天 上 降 下 來 的 糧 、 就 私 下 議 論 他 .
[kjv] The Jews then murmured at him, because he said, I am the bread which came down from heaven.
6:42 [hb5] 說 、 這 不 是 約 瑟 的 兒 子 耶 穌 麼 . 他 的 父 母 我 們 豈 不 認 得 麼 . 他 如 今 怎 麼 說 、 我 是 從 天 上 降 下 來 的 呢 。
[kjv] And they said, Is not this Jesus, the son of Joseph, whose father and mother we know? how is it then that he saith, I came down from heaven?

一位當代靈修大師曾說這個世代的問題是淺薄,我就會說膚淺;正如這裏,民眾是經驗過神蹟,但是就沒有從神蹟看到耶穌便是基督。我說這種睇法膚淺,皆因神蹟背後,可使我們看到施行者的特殊性,並由此悟出耶穌的神性來,相信此是英語譯作perceive之原因。但願我們能在反省裡與基督相遇,又或者從日常生活的神蹟裡看到(perceive)上帝的恩典。

「因 為 我 父 的 意 思 、 是 叫 一 切 見 子 而 信 的 人 得 永 生 . 並 且 在 末 日 我 要 叫 他 復 活 。猶 太 人 因 為 耶 穌 說 、 我 是 從 天 上 降 下
得不到 來 的 糧 、 就 私 下 議 論 他 .說 、 這 不 是 約 瑟 的 兒 子 耶 穌 麼 . 他 的 父 母 我 們 豈 不 認 得 麼 . 他 如 今 怎 麼 說 、 我 是 從 天 上 降 下 來 的 呢 。」

以上就是和合本的翻譯。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耶穌啟示的父上帝的心腸。天父上帝的心意是叫一切見聖子就信的人有永恆的生命,並在末日要叫他復活。縱然天父上帝的心腸是萬人都得救,但至終卻不是人人都得救,至少有班人因不信耶穌而得不到永恆的生命。

這正如今天的經文,在記載民眾之不信耶穌之同時,還解釋了為何民眾之不信耶穌:這 不 是 約 瑟 的 兒 子 耶 穌 麼 . 他 的 父 母 我 們 豈 不 認 得 麼 . 他 如 今 怎 麼 說 、 我 是 從 天 上 降 下 來 的 呢 。」換句話說,他們從耶穌的家世、出生、成長的背境等去看(評價)耶穌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物。(待續)

Tuesday, 18 November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待在羅馬(4)之三

「騰出空位,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看過飽或行過」,雖然我聽不懂他們的意大利話,但大約都能明白他們的意思。不單在教堂的偏廳,在通道也是﹔一句話簡單概括:他們對坐輪椅的人很是尊重,這是我對這個國家的另一種體驗。我不知道這種對生命的尊重是否源於基督教,但肯定由這個國家的國民體驗出來。你若知道請在回應中告訴我知。

梵蒂岡西斯丁教堂與聖伯多祿大教堂是相連的,看似很近,推起輪椅走卻很遠,最要命的又是石仔路,推起來更難。好在有哥哥和媽媽幫手分擔,稍為減輕這重擔。遙是如此,在烈日當空下都相當辛苦。我坐在輪椅上也不敢作聲,另一方面為他們默默的祈禱,興幸自己有這麼好的家人。

如此這般我們在大熱天時走過去聖伯多祿大教堂,也好像之前一樣,不用我們排隊,若要排隊的話,我估計會排上個多小時,在大熱天時都頗為辛苦。在參觀偌大的聖伯多祿大教堂時,我們又有一番奇遇,你可否猜到?(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