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1 January 2016



約翰十五章讀後:15:9-7 鄺英銓

15:9 [hb5] 我 愛 你 們 、 正 如 父 愛 我 一 樣 . 你 們 要 常 在 我 的 愛 裡 。
[kjv] As the Father hath loved me, so have I loved you: continue ye in my love.
15:10 [hb5] 你 們 若 遵 守 我 的 命 令 、 就 常 在 我 的 愛 裡 . 正 如 我 遵 守 了 我 父 的 命 令 、 常 在 他 的 愛 裡 。
[kjv] If ye keep my commandments, ye shall abide in my love; even as I have kept my Father's commandments, and abide in his love.
15:11 [hb5] 這 些 事 我 已 經 對 你 們 說 了 、 是 要 叫 我 的 喜 樂 、 存 在 你 們 心 裡 、 並 叫 你 們 的 喜 樂 可 以 滿 足 。
[kjv] These things have I spoken unto you, that my joy might remain in you, and that your joy might be full.
15:12 [hb5] 你 們 要 彼 此 相 愛 、 像 我 愛 你 們 一 樣 、 這 就 是 我 的 命 令 。
[kjv] This is my commandment, That ye love one another, as I have loved you.
15:13 [hb5] 人 為 朋 友 捨 命 、 人 的 愛 心 沒 有 比 這 個 大 的 。
[kjv] Greater love hath no man than this, that a man lay down his life for his friends.
15:14 [hb5] 你 們 若 遵 行 我 所 吩 咐 的 、 就 是 我 的 朋 友 了 。
[kjv] Ye are my friends, if ye do whatsoever I command you.
15:15 [hb5] 以 後 我 不 再 稱 你 們 為 僕 人 . 因 僕 人 不 知 道 主 人 所 作 的 事 . 我 乃 稱 你 們 為 朋 友 . 因 我 從 我 父 所 聽 見 的 、 已 經 都 告 訴 你 們 了 。
[kjv] Henceforth I call you not servants; for the servant knoweth not what his lord doeth: but I have called you friends; for all things that I have heard of my Father I have made known unto you.
15:16 [hb5] 不 是 你 們 揀 選 了 我 、 是 我 揀 選 了 你 們 、 並 且 分 派 你 們 去 結 果 子 、 叫 你 們 的 果 子 常 存 . 使 你 們 奉 我 的 名 、 無 論 向 父 求 甚 麼 、 他 就 賜 給 你 們 。
[kjv] Ye have not chosen me, but I have chosen you, and ordained you, that ye should go and bring forth fruit, and that your fruit should remain: that whatsoever ye shall ask of the Father in my name, he may give it you.
15:17 [hb5] 我 這 樣 吩 咐 你 們 、 是 要 叫 你 們 彼 此 相 愛 。
[kjv] These things I command you, that ye love one another.

在這段經文裡面,主耶穌從祂與父的愛延伸到我們與祂相愛,繼而到信徒們的彼此相愛,其中更牽連到信徒們在世上的使命。箇中主題豐富,其實是從13:33到15:8一個濃縮的,深具鼓勵性和充滿溫性的總結(因為他一切的話都是建立在「相愛」這個主題上面)。

9-11節, 主耶穌先行將門徒與祂的關係和祂跟父的關係作一個對比。在祂離世以後,門徒怎樣才可以保守自己在祂們與祂那個愛的關係裡呢?答案便是在履行祂的使命上。正如子來到世上時,是藉著履行父上帝所托付祂的使命去活在父的愛裡面(見6:38, 8:29),今天信徒們同樣是藉著履行主耶穌托付給他們的使命而活在主耶穌的愛裡面。這種關係先前在14:21-24主耶穌已經說過,但在這裡卻更為具體,祂的著重點是在祂托付給他們的使命上。在這裡,祂其實是將父怎樣差遣祂和祂照樣差遣門徒兩幅圖畫去作一平衡比較,所以在祂離世歸父的禱文中,祂這樣說:「你怎樣差遣我到世上來,我也怎樣差遣他們到世上。」(17:18)。所以,這是一種充滿動能的愛(Love through dynamic mission)。(待續)

祈禱:
天父上帝呀,祢的愛子道成肉身,降生為人經歷人生,順服父上帝所托付祂在世上的使命, 以致於死,第三天復活,升天,坐在聖父的的右邊,得享榮耀與權能。求主教我們都能回應祢的大愛,每天都順服祢的旨意而行,至終可得永遠的生命。奉主名求。阿們。

Sunday, 10 January 2016

約翰十五章讀後:15:5-8 鄺英銓

15:5 [hb5] 我 是 葡 萄 樹 、 你 們 是 枝 子 . 常 在 我 裡 面 的 、 我 也 常 在 他 裡 面 、 這 人 就 多 結 果 子 . 因 為 離 了 我 、 你 們 就 不 能 作 甚 麼 。
[kjv] I am the vine, ye are the branches: He that abideth in me, and I in him, the same bringeth forth much fruit: for without me ye can do nothing.
15:6 [hb5] 人 若 不 常 在 我 裡 面 、 就 像 枝 子 丟 在 外 面 枯 乾 、 人 拾 起 來 、 扔 在 火 裡 燒 了 。
[kjv] If a man abide not in me, he is cast forth as a branch, and is withered; and men gather them, and cast them into the fire, and they are burned.
15:7 [hb5] 你 們 若 常 在 我 裡 面 、 我 的 話 也 常 在 你 們 裡 面 、 凡 你 們 所 願 意 的 、 祈 求 就 給 你 們 成 就 。
[kjv] If ye abide in me, and my words abide in you, ye shall ask what ye will, and it shall be done unto you.
15:8 [hb5] 你 們 多 結 果 子 、 我 父 就 因 此 得 榮 耀 、 你 們 也 就 是 我 的 門 徒 了 。
[kjv] Herein is my Father glorified, that ye bear much fruit; so shall ye be my disciples.
究竟在比喻中的「剪去」,「丟在外面」,「枯乾」和「扔在火裡燒」會不會不是指永遠的滅亡,而是指到信徒在他們屬靈生命上功能的消失,就如主耶穌在登山寶訓裡面所說的那些「失味的鹽」呢?(見太5:13)。

不過,即或如此,主耶穌在語氣上仍是非常嚴勵的,明顯地指到一條「不歸之路」(an irreversible process)。在筆者成為基督徒數十年的生涯中,也確曾見過一些基督徒的流失,直到他們離世。而按筆者對他們的認識,他們也確是已經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雖然最後能夠斷定他們是否已經真的重生得救,仍是只有上帝自己)。這種種的疑竇在耶穌的話裡並沒有明確的啟示,但筆者深信祂的話並不是「子烏虛有」或是出於純粹假設(not purely hypothetical)。那末,我們便應該接受上帝在祂給我們的啟示上的限制。我們亦應該留意「比喻」這種文體的特徵,也就是我們應該單單抓住比喻中的重點而不是將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去強行推敲,特別是將我們那些不成熟的結論去與我們自己已經固有的一些神學思想勉強湊合。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承認自己的不足(上帝和祂的啟示本來就比我們大得多),存敬畏的心去接受和遵行清晰的那一部分,以之為警戒(因為我們若不與我們的主耶穌好好的聯合,我們確是會失去了自己屬靈的能力,甚致是生命枯乾,上了一條「不歸路」),同時亦以之為鼓勵(因為儘管我們在世上的道路和使命是那未堪苛艱辛,但藉著聯於主耶穌,我們便可以克服風浪,結出果子)。

摩西在申命記裡面的話是對的:「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於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待續)

祈禱:全能又全愛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們,常常連於三位一體的上帝,並存謙卑敬畏的心,遵守祢的道,不管生命那麼艱難危險,也能一一平安渡過,並結出果子來。奉主名求。阿們。

Friday, 8 January 2016

約翰十五章讀後:15:5-8 鄺英銓

15:5 [hb5] 我 是 葡 萄 樹 、 你 們 是 枝 子 . 常 在 我 裡 面 的 、 我 也 常 在 他 裡 面 、 這 人 就 多 結 果 子 . 因 為 離 了 我 、 你 們 就 不 能 作 甚 麼 。
[kjv] I am the vine, ye are the branches: He that abideth in me, and I in him, the same bringeth forth much fruit: for without me ye can do nothing.
15:6 [hb5] 人 若 不 常 在 我 裡 面 、 就 像 枝 子 丟 在 外 面 枯 乾 、 人 拾 起 來 、 扔 在 火 裡 燒 了 。
[kjv] If a man abide not in me, he is cast forth as a branch, and is withered; and men gather them, and cast them into the fire, and they are burned.
15:7 [hb5] 你 們 若 常 在 我 裡 面 、 我 的 話 也 常 在 你 們 裡 面 、 凡 你 們 所 願 意 的 、 祈 求 就 給 你 們 成 就 。
[kjv] If ye abide in me, and my words abide in you, ye shall ask what ye will, and it shall be done unto you.
15:8 [hb5] 你 們 多 結 果 子 、 我 父 就 因 此 得 榮 耀 、 你 們 也 就 是 我 的 門 徒 了 。
[kjv] Herein is my Father glorified, that ye bear much fruit; so shall ye be my disciples.

最後,在5-8節裡面,主耶穌從結果子這個主題去總結與祂聯合和不與祂聯合的兩種後果。我們若與祂聯合,便多結果子,我們若不與祂聯合便會失去從主耶穌而來的生命力,從而失去了結果子的功能,那結局便是成了無用的枝子,遭遇被剪裁,枯乾和被焚毀的命運。在7節裡面,他再一次提醒門徒與祂聯合的途徑,便是藉著常常緊記祂的話,這樣我們不單得著主耶穌的生命力在我們裡面,我們更得著從外來的助力,便是禱告蒙應允,在後者,主耶穌的意思顯然是,我們若有主耶穌的話常存在我們心裡,我們的禱告也就能夠與祂的話或是祂的旨意如出一轍,我們的禱告也就能夠得蒙垂聽。這一切的終極結果便是讓我們的生命達致一個最有意義的高峰,成為父上帝的器皿和主耶穌真正的門徒(15:8)。
其實,在7-8節裡面的主題在14:12-15裡面早已提及,正如我曾經說過,主耶穌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和用不同的方法去闡析同一個真理。從一個宏觀的角度去看,14:12-15與7-8互相對應,分別成為了一個開括號和一個收括號,放在中間的便是聖靈要延續主耶穌在門徒身上的工作,他們要藉著出於「愛的順命」去進入父與子的團契,好叫門徒延續主耶穌在地上的使命。

我在年青時對這些經文常感到害怕,想到那不結果子的枝子的結局,就是遭遇剪裁,枯乾和被焚毀的悲慘命運。事實上,主耶穌在這裡所用的詞彙在聖經裡面常常是指著上帝的審判和人滅亡的結局而說的(見結15:6-7, 太3:7-10及20:11-15)。我又馬上聯想到猶大,他跟隨主耶穌三年之久卻終於離祂而去,步入了那永恆的黑暗(13:27-30)。可是,在猶大的個案裡面他根本便沒有真正得著過潔淨(見13:10-11又參15:3-4),也就是說他根本就未曾與主耶穌的生命有過真正的聯合。那麼主耶穌的話是不是單單指著這些虛假的枝子而說的呢(正如他在太7:15-23裡面所說的)?還是對那些與祂在生命上已經有真正的聯合的人所發出的警告呢?若是這樣,那便意味著即使已經重生的基督徒,他們仍然可以失去了與主耶穌在生命上的聯合,甚至遭遇被剪裁(cut off)和滅亡(perish)的結局。(待續)

祈禱:全能又是全愛的上帝,求祢護佑我們,使我們能與基督聯合,在主的愛中成長,復求上帝聆聽我們的祈禱,好叫我們都不遇枯乾和焚燒的危險。奉主名求。阿們。

Wednesday, 6 January 2016

約翰十五章讀後:15:1-8 之三   鄺英銓

15:1 [hb5] 我 是 真 葡 萄 樹 、 我 父 是 栽 培 的 人 。
[kjv] I am the true vine, and my Father is the husbandman.
15:2 [hb5] 凡 屬 我 不 結 果 子 的 枝 子 、 他 就 剪 去 . 凡 結 果 子 的 、 他 就 修 理 乾 淨 、 使 枝 子 結 果 子 更 多 。
[kjv] Every branch in me that beareth not fruit he taketh away: and every branch that beareth fruit, he purgeth it, that it may bring forth more fruit.
15:3 [hb5] 現 在 你 們 因 我 講 給 你 們 的 道 、 已 經 乾 淨 了 。
[kjv] Now ye are clean through the word which I have spoken unto you.
15:4 [hb5] 你 們 要 常 在 我 裡 面 、 我 也 常 在 你 們 裡 面 。 枝 子 若 不 常 在 葡 萄 樹 上 、 自 己 就 不 能 結 果 子 . 你 們 若 不 常 在 我 裡 面 、 也 是 這 樣 。
[kjv] Abide in me, and I in you. As the branch cannot bear fruit of itself, except it abide in the vine; no more can ye, except ye abide in me.
15:5 [hb5] 我 是 葡 萄 樹 、 你 們 是 枝 子 . 常 在 我 裡 面 的 、 我 也 常 在 他 裡 面 、 這 人 就 多 結 果 子 . 因 為 離 了 我 、 你 們 就 不 能 作 甚 麼 。
[kjv] I am the vine, ye are the branches: He that abideth in me, and I in him, the same bringeth forth much fruit: for without me ye can do nothing.
15:6 [hb5] 人 若 不 常 在 我 裡 面 、 就 像 枝 子 丟 在 外 面 枯 乾 、 人 拾 起 來 、 扔 在 火 裡 燒 了 。
[kjv] If a man abide not in me, he is cast forth as a branch, and is withered; and men gather them, and cast them into the fire, and they are burned.
15:7 [hb5] 你 們 若 常 在 我 裡 面 、 我 的 話 也 常 在 你 們 裡 面 、 凡 你 們 所 願 意 的 、 祈 求 就 給 你 們 成 就 。
[kjv] If ye abide in me, and my words abide in you, ye shall ask what ye will, and it shall be done unto you.
15:8 [hb5] 你 們 多 結 果 子 、 我 父 就 因 此 得 榮 耀 、 你 們 也 就 是 我 的 門 徒 了 。
[kjv] Herein is my Father glorified, that ye bear much fruit; so shall ye be my disciples.

在這個比喻裡面還有另一處突破了舊約啟示的地方,因為在舊約裡面,上帝被喻是葡萄園的園主而非葡萄樹的栽培者。換句話說,子是門徒的生命而父則是門徒的栽培者,這表徵著上帝救贖人的歷史上,祂的子民與祂的關係邁進了一步。

還有一個未曾解決的問題,那便是什麼是「結果子」?主耶穌這個比喻對當時有不少人以務農為生的猶太社會來說是簡單而又直接的(種植葡萄樹尤其是當時很興旺的一種農業)。葡萄樹的枝子能夠結出美好的果子表示出這些枝子的功能健康正常,並且反映出顆葡萄樹的生命力。這解釋了為什麼門徒結果子會讓父上帝得著榮耀(15:8)因為門徒,也就是枝子能結好果彰顯出葡萄樹的生命力,亦即主耶穌在門徒裡面的生命力,而自始至終主耶穌的能力都是來自父上帝自己(見5:19-21, 8:26-29又10:37-38)。主耶穌在門徒身上的終極關懷永遠都是讓門徒與父,也就是一切的源頭得以接上(參雅1:16-18)。
那未,什麼是果子呢?從聖經一貫的啟示去看,特別是在主耶穌的教訓裡面,往往是指到我們生命質素自然流露,特別是我們生命中有沒有真的活出上帝的旨意(見賽5:1-7, 耶2:21-22, 太7:15-21, 加5:22-23, 雅3:13-18, 路3:7-14又參詩1:1-3)。不過,在約翰福音裡面可能更具體地特有所指,那便是指到門徒要成為主耶穌在地上使命和祂事工的延續(a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mission Jesus in this world),正如祂在14:12-15已經說過的(又參西1:6)。這解釋了為什麼「結果子」這個主題是被珍而重之地放在這段主耶穌在離世前的教訓裡面,因為這跟日後門徒日如何才有效地延續祂在世上的使命這方面是息息相關的。(待續)

祈禱:
天父上帝啊,我們的生命若常在主耶穌裡面,就多結果子,不單是生命質素能有所改變,更學效耶穌延續父救贖世人的使命。求祢教我們不要看輕自己的一言一行,總要為愛別人的靈魂而努力,但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奉主名求。阿們。
約翰十五章讀後:15:1-8 之ニ  鄺英銓
15:1 [hb5] 我 是 真 葡 萄 樹 、 我 父 是 栽 培 的 人 。
[kjv] I am the true vine, and my Father is the husbandman.
15:2 [hb5] 凡 屬 我 不 結 果 子 的 枝 子 、 他 就 剪 去 . 凡 結 果 子 的 、 他 就 修 理 乾 淨 、 使 枝 子 結 果 子 更 多 。
[kjv] Every branch in me that beareth not fruit he taketh away: and every branch that beareth fruit, he purgeth it, that it may bring forth more fruit.
15:3 [hb5] 現 在 你 們 因 我 講 給 你 們 的 道 、 已 經 乾 淨 了 。
[kjv] Now ye are clean through the word which I have spoken unto you.
15:4 [hb5] 你 們 要 常 在 我 裡 面 、 我 也 常 在 你 們 裡 面 。 枝 子 若 不 常 在 葡 萄 樹 上 、 自 己 就 不 能 結 果 子 . 你 們 若 不 常 在 我 裡 面 、 也 是 這 樣 。
[kjv] Abide in me, and I in you. As the branch cannot bear fruit of itself, except it abide in the vine; no more can ye, except ye abide in me.
15:5 [hb5] 我 是 葡 萄 樹 、 你 們 是 枝 子 . 常 在 我 裡 面 的 、 我 也 常 在 他 裡 面 、 這 人 就 多 結 果 子 . 因 為 離 了 我 、 你 們 就 不 能 作 甚 麼 。
[kjv] I am the vine, ye are the branches: He that abideth in me, and I in him, the same bringeth forth much fruit: for without me ye can do nothing.
15:6 [hb5] 人 若 不 常 在 我 裡 面 、 就 像 枝 子 丟 在 外 面 枯 乾 、 人 拾 起 來 、 扔 在 火 裡 燒 了 。
[kjv] If a man abide not in me, he is cast forth as a branch, and is withered; and men gather them, and cast them into the fire, and they are burned.
15:7 [hb5] 你 們 若 常 在 我 裡 面 、 我 的 話 也 常 在 你 們 裡 面 、 凡 你 們 所 願 意 的 、 祈 求 就 給 你 們 成 就 。
[kjv] If ye abide in me, and my words abide in you, ye shall ask what ye will, and it shall be done unto you.
15:8 [hb5] 你 們 多 結 果 子 、 我 父 就 因 此 得 榮 耀 、 你 們 也 就 是 我 的 門 徒 了 。
[kjv] Herein is my Father glorified, that ye bear much fruit; so shall ye be my disciples.
這一個比喻是主耶穌「我是」神性主題在約翰福音裡面最後一次的出現(筆者按:在約翰福音內主耶穌曾經八次用「我是」(“I AM”)去宣告自己的神性而「我是」卻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時,耶和華上帝向摩西啟示祂自己時所用的名諱。換句話說,主耶穌是以自己與帶領以色列民族出埃及的耶和華上帝等同,其中他最戲劇化的自承莫過於祂在8:56-59裡面的宣告:「未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譯”Before Abraham was I AM.”c.f.Exodus3:13-14)

主耶穌在這比喻內卻有一處很特別的地方,因為若是將門徒與舊約的以色列民族比較,以色列民族若是上帝不稱心的壞葡萄樹(甚致是野葡萄樹),那末,新約中的門徒便是那稱上帝心意,能夠成就祂救贖計劃的「真葡萄樹」了。可是在這裡,主耶穌卻以祂自己才是那「真葡萄樹」而門徒不過是枝子而已(15:5),其實這與約翰福音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神學思想是一貫的,那就是主耶穌便是他們的生命(見6:47-59, 14:6)。門徒既是從主耶穌生命所出,主耶穌便是那原本的「真葡萄樹」了。這個嶄新的層面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希望,那便是上帝的子民現在擁有主耶穌的生命在他們裡面,那便是有新的能力去勝過他們「舊人」(用保羅的詞彙去說)中的輭弱和罪性了。

現在剩餘的問題便是,我們這些作為枝子的有沒有跟我們的「生命之源」,也就是主耶穌這棵「真葡萄樹」連接上了?主耶穌從葡萄樹這個比喻作出一個簡單的推論,那就是枝子必需被接在葡萄樹上,從那裡吸取養料和生命力,這樣枝子才能開花結果,而門徒與祂的關係也是這樣(15:3-5)。可是,怎樣才算與祂在生命接上了呢?主耶穌便再度回到祂在13:15-24裡面所說過的在生命中與祂彼此介入,進入我們與祂的團契裡面,也就是祂在15:4-5所說的「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我們當注意祂在15:3所說的話,雖然我們是已經被潔淨,在地位上與祂建立起一個屬靈的關係,但這並不等於我們便自自然然地進入了我們與祂的團契,我們若要在生命上與祂「彼此內住」(mutually abide),我們必須努力,所付的代價便是活在祂的話裡面,那便是緊記並且遵行祂所說的話(15:7(a)),於是我們又再一次回到十四章「聯合」的主題上(14:21-26)。不過在15:1-8裡面的重點是,我們與祂的聯合乃是我們的「能力之源」,是可以讓我們結出果子的生命力(見15:5)。(待續)
祈禱:
天父上帝,祢明明的藉聖子耶穌基督告訴我們能如何與祢相連繫,求主教我們能讓上帝的話語住在我們心中:閱讀、澄清、及深化聖經的教導,並立志行出主道,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做好。好叫我們常能在主耶穌基督裡重新得力,多結果子。奉主名求。阿們。

Tuesday, 5 January 2016

健華牧師

首先,我要致歉,因上星期五01/01/2016漏登了一篇,又Tracy已完成「教牧書信讀後」。今决定集中先完成約翰福音,才開始其他。故此由本週開始,一星期刊登五篇「約翰福音讀後」,敬希垂注。

Sunday, 3 January 2016

約翰十五章讀後:15:1-8 之一   鄺英銓

15:1     [hb5]   
            [kjv]     I am the true vine, and my Father is the husbandman.
15:2     [hb5]    使
            [kjv]     Every branch in me that beareth not fruit he taketh away: and every branch that beareth fruit, he purgeth it, that it may bring forth more fruit.
15:3     [hb5]   
            [kjv]     Now ye are clean through the word which I have spoken unto you.
15:4     [hb5]   
            [kjv]     Abide in me, and I in you. As the branch cannot bear fruit of itself, except it abide in the vine; no more can ye, except ye abide in me.
15:5     [hb5]   
            [kjv]     I am the vine, ye are the branches: He that abideth in me, and I in him, the same bringeth forth much fruit: for without me ye can do nothing.
15:6     [hb5]   
            [kjv]     If a man abide not in me, he is cast forth as a branch, and is withered; and men gather them, and cast them into the fire, and they are burned.
15:7     [hb5]   
            [kjv]     If ye abide in me, and my words abide in you, ye shall ask what ye will, and it shall be done unto you.
15:8     [hb5]    耀
            [kjv]     Herein is my Father glorified, that ye bear much fruit; so shall ye be my disciples.

   
在這一章主耶穌繼續門徒與及父聯合這個主題,可是在這裡的重點卻放在門徒在世界的使命上,包括了是他們結果子的能力之源(15:.1-8),從與子相愛到彼此相愛 (15:.9-17)與及從世界而來的仇恨(15:18-27)

 但這裡較為嚴重的問題是,在上一章結束時,主耶穌已經叫門徒和一同離去,那麼15-17章的那些話和禱告是在什麼地方說的呢?是不是主耶穌欲止又言,在促令門徒離開後卻又突然改變主意,仍然停下來說出這一番話呢?若是這樣,那就反映出主耶穌對門徒仍不能完全放下,再三叮囑那種情懷。另一種看法便是主耶穌在途中停下來,例如因為看到了葡萄樹觸發了靈感,說出了1-8那番話。直到向父上帝的禱告完畢他們才繼續起行(18:1)。但對筆者來說,主耶穌對父上帝那篇冗長的禱文不可能是主耶穌的「突發之作」,肯定是刻意安排,也許是在途中,到了某一點的最後贈言和禱文。

151-17仍然是論到「聯合」這一個主題,分別是「葡萄樹的比喻」和「效法主愛」(.1-8節,9-17)。「葡萄樹」在舊約有深遠的歷史背景,常常是代表著整個以色列民族,也就是上帝的子民(見賽5:1-7, 2:21和結15:1-8)。應當注意的是在舊約裡面每一次以葡萄樹去比喻上帝的子民時,其形象都是負面(例如詩80:7-8, 14-17)。葡萄樹本來便是脆弱和不容易培植得好的一種植物。為此,一個園丁需要對這種果樹極其悉心的處理。在1-提到了最少兩方面的工作,其一便是將不結果的枝子剪去,因為這些枝子會纏繞著其他會結果的好枝子,妨礙了它們的成長,更加會抽取了它們的養料。另一面,園丁要將那些好枝子修理好以便它們更有效地去結果子。葡萄樹既是那麼難栽培的植物,那未,除葡萄樹在以色列地是一種很普遍的植物以外,為何上帝要以此去代表祂的子民呢?當我放眼上帝的家時,其中確定充塞著人性上的輭弱。主耶穌曾說:「無病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悔改。」(5:31-32),所以上帝的子民確是一個充滿罪性,不容易培植的群體。又如聖經常常用「羊」去比喻上帝的子民,而羊卻是一種傻呼呼,十分容易迷失的動物,但這不正好是上帝子民的另一個寫照嗎?(待續)

祈禱:
天父上帝,祢明白人性的輭弱,也教導我們要常常返到父跟前,認罪、悔改、求寬恕。我們能得蒙上主的悅訥,修理乾淨,結出好果子,都是園主的功勞。願主護佑我們,讓祢的話語常常活在我們心中,好叫我們回應上主的愛,作主聖潔的子民。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