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6 October 2015

約翰福音讀後感 13 章 4- 9節   鄺英銓

13:4 [hb5] 就 離 席 站 起 來 脫 了 衣 服 、 拿 一 條 手 巾 束 腰 。
[kjv] He riseth from supper, and laid aside his garments; and took a towel, and girded himself.
13:5 [hb5] 隨 後 把 水 倒 在 盆 裡 、 就 洗 門 徒 的 腳 、 並 用 自 己 所 束 的 手 巾 擦 乾 。
[kjv] After that he poureth water into a bason, and began to wash the disciples' feet, and to wipe them with the towel wherewith he was girded.
13:6 [hb5] 挨 到 西 門 彼 得 、 彼 得 對 他 說 、 主 阿 、 你 洗 我 的 腳 麼 。
[kjv] Then cometh he to Simon Peter: and Peter saith unto him, Lord, dost thou wash my feet?
13:7 [hb5] 耶 穌 回 答 說 、 我 所 作 的 、 你 如 今 不 知 道 、 後 來 必 明 白 。
[kjv] Jesus answered and said unto him, What I do thou knowest not now; but thou shalt know hereafter.
13:8 [hb5] 彼 得 說 、 你 永 不 可 洗 我 的 腳 。 耶 穌 說 、 我 若 不 洗 你 、 你 就 與 我 無 分 了 。
[kjv] Peter saith unto him, Thou shalt never wash my feet. Jesus answered him, If I wash thee not, thou hast no part with me.
13:9 [hb5] 西 門 彼 得 說 、 主 阿 、 不 但 我 的 腳 、 連 手 和 頭 也 要 洗 。
[kjv] Simon Peter saith unto him, Lord, not my feet only, but also my hands and my head.

在酷熱和風塵樸樸的以色列,因為有穿著我們今天所說的「涼鞋」(sandal)的風俗習慣,人在經過一天的行程回家時,腳上會沾滿了污垢。所以在進房子時一定會洗腳,因「洗腳」是一個十分髒的過程,所以往往是由進房子的人自己去清洗。在當時很多文明的拉比教訓裡面,僕人或是奴隸的工作只是負責倒水而不用去洗主人的腳。換句話說,「洗腳」是一種低下到連奴隸都不應該去做的工作。

在那天的晚上,也許是因為耶穌和門徒在借用別人的地方,所以在當時的設施沒有這樣齊備,也沒有僕人去預備水源。事實上,「洗腳」正如「洗手」一樣,應該是在進餐之前便已經做好,因為基於猶太人在用饍時有側卧(recline)的習慣,他們的右手會距離他們腳的那部分比較接近,假若他們的腳沒有清洗乾淨便會變得很不衛生(我們不要忘記他們用饍時是以左臂支撐身體的重量而以右手去檢食物)。這樣當主耶穌離席去為他們倒水洗腳時,肯定會令他們感到很震驚和錯愕,甚至下是不知所措,從他們那異乎尋常的靜默(至少約翰只是單單記載到彼得一個人的反應)便可以反映出這一點。

結果還是勇於發言的彼得打破了靜默,「主阿!你永不可洗我的腳!」(13:8)。彼得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你是我的主,你怎可能為我去作這連奴隸都恥於去作的髒事!」但主耶穌的態度是堅決和嚴厲的,「我若不洗你的腳,你就與我無分了。」(13:8(b))。我年幼時常常不明白為何主耶穌這樣堅持,是祂「擇善而固執」嗎?但後來便明白了,這是因為主耶穌要用水洗他們腳去預備祂對你們的愛,特別指到祂將要為他們死在十字架上。這就是祂對彼得說:「我若不洗你的腳,你就與我無分。」的原因,門徒必須接受祂在十字架上為他們成就的救恩才能進入他們與祂的關係裡去。釘十字架是一個極其痛苦和屈辱的過程,在其中主耶穌對他們的愛顯露無遺。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更大的。」(15:13),又如保羅所說:「你們當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祂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隸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式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這種謙卑犧牲的精神在「洗腳」這一個舉動上表現了出來,這便是當天晚上主耶穌想要向門徒表達的。西方諺語說得好好,”A good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一幅好的圖畫勝過了千言萬語),主耶穌是一個最好的教育家,祂自然深明此理,透過洗門徒的腳祂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了一幅活生生和令他們畢生難忘的圖畫。日後當主耶穌捨身在十字架上時,門徒回想當天晚上祂對他們所作的,便能心領神會明白過來。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向彼得說:「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但後來必明白。」(13:7)的話中之意。

最後彼得終於屈服,可是他誤解了主耶穌的話中之意(13:8(b)),甚至可能以為主耶穌在要脅他,所以在態度上從一個極端轉變到另一個極端(13:9)。不過,正如主耶穌所預料的,彼得在日後還是終於明白過來:
「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便得以在義上活,因祂的鞭傷我們便得以醫治。」(彼前2:24)。

還記得在十二章的後記裡面,我曾經用「溫馨細膩」去形容馬利亞對主耶穌的愛,但從當天晚上主耶穌在門徒身上所作的去看,祂的愛又如何嘗不「委婉細膩」呢?(待續)

祈禱:
全能又全愛的上帝阿,求你護佑我們,以聖子作我們的榜樣,學習主耶穌犧牲捨己的精神,至終可得着永生。阿們。

Wednesday, 14 October 2015

教牧書信讀後之二   王葉翠芬

提摩太後書4:6-8
4:6 [hb5] 我 現 在 被 澆 奠 、 我 離 世 的 時 候 到 了 。
[kjv] For I am now ready to be offered, and the time of my departure is at hand.
4:7 [hb5] 那 美 好 的 仗 我 已 經 打 過 了 . 當 跑 的 路 我 已 經 跑 盡 了 . 所 信 的 道 我 已 經 守 住 了 .
[kjv] I have fought a good fight, I have finished my course, I have kept the faith:
4:8 [hb5] 從 此 以 後 、 有 公 義 的 冠 冕 為 我 存 留 、 就 是 按 著 公 義 審 判 的 主 到 了 那 日 要 賜 給 我 的 . 不 但 賜 給 我 、 也 賜 給 凡 愛 慕 他 顯 現 的 人 。
[kjv] Henceforth there is laid up for me a crown of righteousness, which the Lord, the righteous judge, shall give me at that day: and not to me only, but unto all them also that love his appearing.

繼4:3節提到「因 為 時 候 要 到 、 人 必 厭 煩 純 正 的 道 理」,今日經文講的「時候」(4:6),是保羅自身離世的時侯,也是他受公義審判的「那日」。離世的時侯近了,同樣「那日」也快到。他必須給自己的一生作個總結,把傳道的使命傳給提摩太,也憑信心跨過離世到審判的那一步。
保羅要提摩太從他身上看到的是:

1. 那美好的仗他已打過,雖未有指明是勝仗,卻是那持定永生盼望,遇敵不退的美好的仗 (提前1: 18, 6:3-12) ﹔
2. 當 跑 的 路 他 已 經 跑 盡 了,以成就他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上帝恩惠的福音 (使20:18-27) ﹔
3. 守住他所信的善道, 不怕承受苦難,不以福音為恥(提後1:12-14,林後 11:23-28) 。

原文在美好的「仗」、當跑的「路」和所信的「道」前面都設有 the, 有聖經學者指出這是有關在上帝旨意中要保羅所打的仗,要跑的路和要守的道。由此看來,保羅提醒提摩太要走上帝要他當走的路,委身於按手時的使命,用那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行事,靠聖靈守着善道跑完一生的路。

最後到審判的「那日」保羅信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他就好像賽跑比賽的健兒衝線的一刻,拼命的爭取時間跨出最後一步,這一步就是死前信心的一步。昔日保羅確信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他不是白白的呆信,而是在傳道的賽道上勁跑過後的自信,也是累次經歷上帝拯救的信心(4:17-18)。你又以為在你臨終的一刻會有這份信心嗎?(待續)

祈禱:
天父上帝,生命的賜予者,保羅昔日以莫大的毅力跑完祢要他跑的道路,並信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是信徒的典範。如今我們奔走世程,不是呆坐等待祢的差遣,而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完成祢要我們作的工,每天經歷祢的恩典和拯救。但願在我們的生命結束之時,得信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們存留。奉主名求。阿們。
約翰福音讀後感 13 章 1- 3節 鄺英銓

13:1 [hb5] 逾 越 節 以 前 、 耶 穌 知 道 自 己 離 世 歸 父 的 時 候 到 了 . 他 既 然 愛 世 間 屬 自 己 的 人 、 就 愛 他 們 到 底 。
[kjv] Now before the feast of the passover, when Jesus knew that his hour was come that he should depart out of this world unto the Father, having loved his own which were in the world, he loved them unto the end.
13:2 [hb5] 喫 晚 飯 的 時 候 、 ( 魔 鬼 已 將 賣 耶 穌 的 意 思 、 放 在 西 門 的 兒 子 加 略 人 猶 大 心 裡 )
[kjv] And supper being ended, the devil having now put into the heart of Judas Iscariot, Simon's son, to betray him;
13:3 [hb5] 耶 穌 知 道 父 已 將 萬 有 交 在 他 手 裡 、 且 知 道 自 己 是 從   神 出 來 的 、 又 要 歸 到   神 那 裡 去 、
[kjv] Jesus knowing that the Father had given all things into his hands, and that he was come from God, and went to God;

這是非常濃縮的三節經文,在短短的幾節經文內告訴我們不少的事情。在時間架構方面,那是猶太人宗教年曆的重要節期──逾越節的前夕。但從上帝計劃的時間表來看,卻是主耶穌離世歸父的時刻。上帝的獨生子耶穌在人類歷史的某一點道成肉身進入了人類的歷史,現在正是祂快要回歸父上帝的時刻。

又一方面,這也是祂要完成祂在屬祂的人身上的工作的時刻。「愛他們到底」裡面的「到底」在聖經原文便是「盡善盡美」之意,可以指到一個工匠將他的作品造到最完美的地步。在這個時刻,主耶穌在祂所愛的人身上所作的工已差不多完成,但是還有最後一步才得以完全,那便是為他們上十字架。在十字架上祂對這些人的愛得以毫無保留地傾倒下來,將祂在他們身上的工作帶致完全的地步(carry to its perfect completion),這便是「愛他們到底」的意思。
最後約翰告訴我們在當天晚上有兩組人,第一組人便是在世間屬於祂的人,也就是泛指耶穌的門徒,在祂離世的禱文裡面,這班人是父上帝賜給祂的(見17:6)。第二組人便是要出賣祂的猶大(見13:2)。以前我常常思想一個問題,那便是耶穌對猶大的愛,從第一節的下一半,「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我的直覺便是祂對猶大沒有愛因為猶大從頭到尾都不是屬於祂的(參6:63-64又本章10-11)。但當我再細心去查考這一章聖經的時候,正如不少的聖經學者所察覺到的,耶穌對猶大的情感其實是很深刻和含蓄地蘊藏在這些記載裡面,而這也正好是當天晚上主耶穌所要面對的,祂要如何去預備好門徒的心和去面對那跟隨了祂三年之久,但現在卻要出賣祂的猶大。祂對猶大的感情是含蓄和隱晦的,因為那是一種充滿遺憾和無可奈何的感情。其關鍵便是在我們上面所題到的,第一節的下半,主耶穌不能愛猶大像祂愛其他的門徒一樣去「愛到底」的原因是因為猶大拒絕了耶穌在他身上的工作,所以猶大與祂是無分的(也就是不屬於祂的)(見6-9)。

主耶穌對我們的愛跟祂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是分不開的。所欲不是主耶穌不願意去愛猶大而是猶大不讓主耶穌去愛他到底。也許我們會說,我們跟猶大不一樣,因為我們已經接受了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就的救恩,可是在我們屬靈的生命中又怎麼樣呢?我們自成基督徒以來,我們有接受祂藉著聖靈在我們生命中所作的工嗎?(見第14章和第16章),我們有讓祂繼續去愛我們「到底」嗎?(待續)

祈禱:全能的上帝呀,求祢俯聽我的禱聲:叫我們能跟隨聖子的典範,背起十字架去跟從主,又在聖靈的啓迪下,得着上帝的靈的指引,接受主耶穌對我們「盡善盡美」的愛,至終可得永生。奉主名求。阿們。

Tuesday, 13 October 2015

教牧書信讀後之二   王葉翠芬

提摩太後書4:3-5
4:3 [hb5] 因 為 時 候 要 到 、 人 必 厭 煩 純 正 的 道 理 . 耳 朵 發 癢 、 就 隨 從 自 己 的 情 慾 、 增 添 好 些 師 傅 .
[kjv] For the time will come when they will not endure sound doctrine; but after their own lusts shall they heap to themselves teachers, having itching ears;
4:4 [hb5] 並 且 掩 耳 不 聽 真 道 、 偏 向 荒 渺 的 言 語 。
[kjv] And they shall turn away their ears from the truth, and shall be turned unto fables.
4:5 [hb5] 你 卻 要 凡 事 謹 慎 、 忍 受 苦 難 、 作 傳 道 的 工 夫 、 盡 你 的 職 分 。
[kjv] But watch thou in all things, endure afflictions, do the work of an evangelist, make full proof of thy ministry.

臨別贈言,保羅給提摩太的指示都是鏗鏘有力的命令語(the imperative) : 「務 要 傳 道」 、「責 備 人 、 警 戒 人 、 勸 勉 人」, 還有今日經文的「凡 事 謹 慎 、 忍 受 苦 難 、 作 傳 道 的 工 夫 、 盡 你 的 職 分」。保羅亦再為他的指示寫出原因:

「因 為 時 候 要 到 、 人 必 厭 煩 純 正 的 道 理 . 耳 朵 發 癢 、 就 隨 從 自 己 的 情 慾 、 增 添 好 些 師 傅 .並 且 掩 耳 不 聽 真 道 、 偏 向 荒 渺 的 言 語 。」

試舉一些例子:
• 聖經及信徒的傳统教導我們,婚姻是要委身的,「無論安樂困苦、富厚貧窮、疾病康健,我必守助你,我必愛護你,直至終身。」現時的說法卻是:婚姻只是一紙婚書,沒有愛的關係只會令雙方受苦,無論我揀同居或離婚,也是我個人的選擇。(把婚姻修窄為個人關係)
• 人有上帝的形像,我們必須尊重他人,特別是老年人和臨終病人,給他們有尊嚴的活着。現時的說法卻是:為使臨終病人死得有尊嚴,給他了結生命的權利,這樣對他和他的家人也是好的。(巧妙的把活人和死人混淆)
• 在教會內肢體總要彼此相顧, 「若 一 個 肢 體 受 苦 、 所 有 的 肢 體 就 一 同 受 苦 . 若 一 個 肢 體 得 榮 耀 、 所 有 的 肢 體 就 一 同 快 樂」(林前12:26)。近年香港社會撕裂,影响教會生活。當見解不同言論被標讖而產生衝突時,就嚷着:「不如轉會好了!」(合一的教會和撕裂的社會不分)

無論是什麼情況,我們所行的若只是為了自己的愛惡喜好,按自己的時間表,滿足自己的慾望,找同聲同氣的人作師傅,那麼我們的生命其實就是自己作王,以我們的智慧又怎會給世界帶來福氣?
保羅的忠告是「務 要 傳 道 . 無 論 得 時 不 得 時」,「作 傳 道 的 工 夫 、 盡 你 的 職 分」一來是秉承馬太福音的「大使命」(太28:18-19) ,二來也是為世界帶來主耶穌基督的福音,離開自私自利的困境。(待續)

祈禱:
永生的天父,祢是創造天地人類的上帝,藉聖子耶穌基督救贖世人,把永恆的生命賜予我們,也留下聖靈保惠師,讓我們明白上帝的道理。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願我們能作祢無瑕疵的兒女,把祢的真光,照耀世界黑暗的角落。奉主名求。阿們。

Monday, 12 October 2015

約翰福音十二章讀後感   鄺英銓

上帝是一個滿有情感的上帝,祂有著去愛和被愛的需要,這些層面都是常常為我們所忽略,甚至是我們不願意去強調的,但卻正好是舊約何西亞書所帶給我們的信息──一封「受傷戀人」的書信(見何11:1-4,8-9)。馬利亞在這裡以毫無保留的愛去回報了主耶穌對她那同樣是毫無保留的愛,這正好是上帝對我們的要求或是期望,也是祂創造人類至聖的原因(見約17章)。我刻意地用上了「溫馨細膩」這種帶有浪漫色彩的辭句去形容馬利亞與主耶穌的關係便是為著強調這一點,因為我們的上帝原是一位「浪漫的上帝」(A Romantic God),祂對我們的愛是那未毫無保留,要比人世間的愛情來得更偉大和細膩,祂要求我們以同樣的愛去回報祂,這樣的一個愛情關係才是最美麗的。反過來說,人世間的愛情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有所保留和在心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籌算的。

假若馬可福音14:1-9裡面的記載與約翰福音12:1-8是同一件事的話,那便是「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作的以為記念。」的原因(見可12:9),因為以同樣毫無保留的愛去回報上帝乃是一個領受福音的人該有的態度,讓人能夠進入他和上帝之間一個至高的愛的關係本是福音最後的目的(Ultimate goal)和至高的精神(highest principle)(筆者按:設若馬可福音所記載的是同一件事,那麼馬可福音所以將「馬利亞」定個名字隱藏起來的原因便是為到要讓後世的人去記念她「所作的」,以之為楷模,而不是去記念她「這個人」,雖然我無論如何還是忘懷不了她)。

「因為我們還輭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有敢作的,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向我們顯明了。(羅5:6-8)
「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 (羅8:32)
這樣的一個上帝怎可能不是一個「浪漫的神」呢?怎可能不「浪漫」地與我們相愛呢?(待續

祈禱:
全能又全愛的上帝呀,唯有祢有永生之道,教我們能緊緊追隨祢;又能學習馬利亞的榜樣去事奉祢,至終可得永恒的生命。奉主名求。阿們。

Friday, 9 October 2015

約翰福音十二章讀後感             鄺英銓

在讀畢約翰福音十二章後有很多事情在我的腦海中徘徊不去,但其中讓我最不能忘懷的便是以香膏抺主耶穌的馬利亞。

頭一樣令我不能忘懷的便是她是一個女性,女性在耶穌時代的社會裡地位非常低下。在主耶穌昔日的會堂裡常常是男女分坐,男方很多時會這樣祈禱:「主阿!我感謝你,因為你並沒有將我造成一個女人。」女方則會回應「主阿!是的,讓我成為女性原是你的聖旨。」在當時法庭上,一個女性更是連作證的資格都沒有(因為他們的證供被列為不可信)。可是,這個偉大的故事卻發生在當時社會地位那樣卑微的一個女子身上與主耶穌之間。

第二樣令我念念不忘的是馬利亞對主耶穌的愛是那樣心細如塵,正當全世界對主耶穌都充滿誤解和不信任的時候,唯有馬利亞才是祂的真知己。在十字架的陰影,將要被出賣的傷痛和種種不信的惡勢力籠罩之下,當時主耶穌心中所承受的壓力和孤寂是可以想像的,但卻為馬利亞這種溫馨細膩的愛所慰藉了。

當加略人猶大問:「為甚麼不把這香膏賣三百得拿利來救濟窮人呢?」的時候,我在心中起了同樣的迴響,因為我自己便是一個不願意別人花費太多錢財在自己身上的人。而主耶穌呢?祂更是一個從來不求自己益處的人,祂永遠都是將別人的需要和父上帝的榮耀放在首位,祂為自己施行過的神蹟連一個也沒有(見路4:1-13)。可是,在這一個最關鍵的時刻,祂卻對馬利亞作在祂身上那昂貴的舉動坦然承受。「由她吧!這香膏是她為我安葬的日子而保存的。因為常有窮人與你們在一起,但你們不常有我。」(12:7-8),這句話其實反映出主耶穌當時內心在情感上那至深的需要和馬利亞那溫柔體貼的愛為祂帶來了何等大的安慰。(待續)

祈禱:

全愛又全能的上帝呀,在那個男女不平等的年代,興起馬利亞作謙卑的事奉,以對聖子耶穌基督的愛做學習的典範,有着溫柔和體貼去愛神愛人的心,至終得着救恩。奉主名求。阿們。


Thursday, 8 October 2015

教牧書信讀後之二    王葉翠芬

提摩太後書4:1-2
4:1 [hb5] 我 在   神 面 前 、 並 在 將 來 審 判 活 人 死 人 的 基 督 耶 穌 面 前 、 憑 著 他 的 顯 現 和 他 的 國 度 囑 咐 你 .
[kjv] I charge thee therefore before God, and the Lord Jesus Christ, who shall judge the quick and the dead at his appearing and his kingdom;
4:2 [hb5] 務 要 傳 道 . 無 論 得 時 不 得 時 、 總 要 專 心 、 並 用 百 般 的 忍 耐 、 各 樣 的 教 訓 、 責 備 人 、 警 戒 人 、 勸 勉 人 。
[kjv] Preach the word; be instant in season, out of season; reprove, rebuke, exhort with all longsuffering and doctrine.

今日經文的一句「務 要 傳 道 . 無 論 得 時 不 得 時 、 總 要 專 心 、 並 用 百 般 的 忍 耐 、 各 樣 的 教 訓 、 責 備 人 、 警 戒 人 、 勸 勉 人」把提摩太後書帶到一個高峯。保羅被囚在羅馬(1:16-17) ,直言離世的時間快到了(4:6) ,他必須把基督給他的使命傳下去,提摩太作為他主內的真兒子,必須清晰收到他最着緊的訊息。四章一節就把保羅要講的話加重了, 務使聽者洗耳恭聽,他對提摩太的囑咐就是:專心傳道,無論是得時抑或是不得時。 

2012年我和丈夫進行了八日的靜默退修,王牧師清楚知道上帝雖然使他口講不到嘢,脚走不到路,肉體受困,但神仍愛他,要他繼續事奉,因為在他的軟弱裡便看到是上帝使他剛強,神的大能正是牧者要去宣講的。我倆曾經哭住的唱一首歌,是倪柝聲的「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在不得時,無論是自己或是外圍環境,也要去傳道,手還能動就用手寫文章,若不能就以仍有生命氣息的身軀寫下愛篇。

最後,保羅更要求傳道者「用 百 般 的 忍 耐 、 各 樣 的 教 訓 、 責 備 人 、 警 戒 人 、 勸 勉 人」。責備、警戒、勸勉都是不容易做的事,隨時給聽者反過來誣衊一番,非有不怕死的勇氣及慈父憐憫的心腸不能做到,剛柔兼備,正如保羅說 : 「惟 有 主 站 在 我 旁 邊 、 加 給 我 力 量 、 使 福 音 被 我 盡 都 傳 明 、 叫 外 邦 人 都 聽 見 . 我 也 從 獅 子 口 裡 被 救 出 來」(4:17) 。是誰在作工,不用我說明。(待續)

祈禱:
親愛的天父,得能作主僕人是我們的光榮,但我們作為傳道者及其家人都是在百般試練中熬煉出生命的見證。願主加給我們力量,教我們把福音傳明,讓未信的看到祢在工作,把真光照亮世界每一個角落。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