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August 2015

約翰福音讀後–12:1-12:3

12:1 [hb5] 逾 越 節 前 六 日 、 耶 穌 來 到 伯 大 尼 、 就 是 他 叫 拉 撒 路 從 死 裡 復 活 之 處 。
[kjv] Then Jesus six days before the passover came to Bethany, where Lazarus was, which had been dead, whom he raised from the dead.
12:2 [hb5] 有 人 在 那 裡 給 耶 穌 預 備 筵 席 . 馬 大 伺 候 、 拉 撒 路 也 在 那 同 耶 穌 坐 席 的 人 中 。
[kjv] There they made him a supper; and Martha served: but Lazarus was one of them that sat at the table with him.
12:3 [hb5] 馬 利 亞 就 拿 著 一 斤 極 貴 的 真 哪 噠 香 膏 、 抹 耶 穌 的 腳 、 又 用 自 己 頭 髮 去 擦 . 屋 裡 就 滿 了 膏 的 香 氣 。
[kjv] Then took Mary a pound of ointment of spikenard, very costly, and anointed the feet of Jesus, and wiped his feet with her hair: and the house was filled with the odour of the ointment.

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言論:這麼貴重的東西,拿來周濟窮人勝過裝飾或重修教堂。這個問題你會怎樣回應?今天的聖經,耶穌也遇到相似的情況,我們就拿此段聖經,看看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聖經是這樣記錄的:「逾 越 節 前 六 日 、 耶 穌 來 到 伯 大 尼 、 就 是 他 叫 拉 撒 路 從 死 裡 復 活 之 處 。有 人 在 那 裡 給 耶 穌 預 備 筵 席 . 馬 大 伺 候 、 拉 撒 路 也 在 那 同 耶 穌 坐 席 的 人 中 。」這裏提到逾越節和耶穌,大家想到什麼?我就聯想到耶穌就是代罪羔羊,怎不會暗然神傷!經文很快就介紹了背景,包括節期、地點、伺候的馬大和與耶穌一同過節的拉撒路。亦使這段經文與之前的十一章拉上關係。

在介紹了背景之後,聖經便繼續記錄下去:「 馬 利 亞 就 拿 著 一 斤 極 貴 的 真 哪 噠 香 膏 、 抹 耶 穌 的 腳 、 又 用 自 己 頭 髮 去 擦 . 屋 裡 就 滿 了 膏 的 香 氣 。」這樣裏記錄了馬利亞拿自己的頭髮擦耶穌的脚,能夠這樣做一定要理解當時是怎樣坐席的,你又猜不猜到是怎樣呢?為什麼她用這極貴重的香膏抹耶穌的腳?(待續)

由九月開始,邀請得士提反堂的鄺弟兄執筆(他喜我們這樣叫他),分享他讀約翰福音的心得。鄺弟兄現在美國大學教授數學,閒來作傳福音的工作,又喜查考聖經,我曾看見他的啓示錄釋經書,單是上冊已洋洋幾百頁,今邀請得他動筆,因乘他帶組查約翰福音之便,得以成事,實榮歸上帝。

Friday, 28 August 2015

趁着今日的空檔,解答一下讀者的疑問。
問得我最多的問題,就是每次完結時,都例必以「待續」作結,但下篇卻不是有很大的連續性,最大問題是我問的問題多不作答。最好當然是我能直接見到他們,一齊討論和探究,惜我現今已不能宣之於口,只是深信他們若求問,必得到答案,我也以禱告的心去寫,盼望上帝幫忙!那麼寫「待續」是什麼原因?今天我就詳加解釋。皆因一來我是向我成長的年代致敬(我成長的年代電視機多播劇集,劇終時多有待續兩字),二來我是另有目的。現喜有人來問我此問題,際此機會以解答之。
還記得在我求學的年代,有一老師曾這樣教我們:要識問問題,答案還是其次的。看一個人叻還是不叻,首先看他/她們的問題。及後,問問題成為我生命成長重要一部份(連師母都投訴我常常問問題,甚至與人溝通都用問問題的形式,真有趣。)大學階段,為了增加讀經的果效,看過一本深入了解聖經的書,都鼓勵我去問問題以了解經文。所以,可說是與問問題結下不解之緣。不知各位有沒有發現我在以往寫的釋經文章,差不多每篇都有問問題,目的都是一來刺激大家去思考,二來加強閱讀的趣味性。待續都是差不多意思。(上半部完)

Thursday, 27 August 2015

教牧書信讀後之二                    王葉翠芬

提摩太後書讀後 2:11-2:13 之一

2:11 [hb5] 有 可 信 的 話 說 、 我 們 若 與 基 督 同 死 、 也 必 與 他 同 活 .
[kjv] It is a faithful saying: For if we be dead with him, we shall also live with him:
2:12 [hb5] 我 們 若 能 忍 耐 、 也 必 和 他 一 同 作 王 . 我 們 若 不 認 他 、 他 也 必 不 認 我 們 .
[kjv] If we suffer, we shall also reign with him: if we deny him, he also will deny us:
2:13 [hb5] 我 們 縱 然 失 信 、 他 仍 是 可 信 的 . 因 為 他 不 能 背 乎 自 己 。
[kjv] If we believe not, yet he abideth faithful: he cannot deny himself.

最近,我和丈夫出席了兩個飲宴,發覺大部分人都很高興見到他,但都不懂得與他溝通(因他講話困難)。有好些人都懂得用身體語言去表示關懷,卻站在他背後,叫他見唔到樣子﹔有些人還問他認得自己嗎,以為他患了失智症。有些人也問,牧師手腳不靈光,如何能寫文章,是你幫他嗎?真激氣!是就是,不過我都是有限度的幫忙,很多的文章都是他自己寫的。想了又想,一般人要跟丈夫溝通確是不易,我們得主動一些去提點﹔但同時亦發覺好多人只見到丈夫失去的能力(disability) ,卻見不到他有的能力(ability) ,以致也看不到上天奇妙的作為。

就好似今天的經文,正是一個好的提醒。保羅肉身受苦,是囚犯一個,如何再能傳道?如何再能榮耀上帝?我們好容易帶上一副灰色的眼鏡,只見到苦難中悲慘的一面(無能為力),卻看不到其正面的生命力量(能力)。經文是這樣說:「有 可 信 的 話 說,我 們 若 與 基 督 同 死 、 也 必 與 他 同 活 」。這裡,有釋經學者解說這是有關洗禮的意義,我們藉洗禮,叫人所犯的罪與基督同死,便能得到新生命,並與基督同活。這個解說是建基於羅馬書6:8,有相近似的一句話:「我 們 若 是 與 基 督 同 死 、 就 信 必 與 他 同 活 .」而它的寫作背境正和洗禮有關。既是這樣,基督已經為我們死,若能與基督同死,便會帶來新生命,保羅亦是本着這信念,視之為可信的話。

況且人若與基督同活,在神裡面,人都是活的,這是路加福音20章所記載的。當耶穌和撒都該人辯論復活時,耶穌精辟的指出:「 神 原 不 是 死 人 的   神 、 乃 是 活 人 的   神 . 因 為 在 他 那 裡 、 人 都 是 活 的 。 〔 那 裡 或 作 看 來 〕.」(路20:38) 既然神是活的,用香港時興的英語說,是organic, 生命力及其影響力便能藉那住在我們裡面的上帝活躍了。所以我丈夫軀體雖然傷殘(disability),卻滿有生命力,他肉身受苦,卻仍用文字去傳揚福音,在別人生命中產生能力(ability) 。(待續)

Wednesday, 26 August 2015

約翰福音讀後–11:54-11:57

11:54 [hb5] 所 以 耶 穌 不 再 顯 然 行 在 猶 太 人 中 間 、 就 離 開 那 裡 往 靠 近 曠 野 的 地 方 去 . 到 了 一 座 城 、 名 叫 以 法 蓮 、 就 在 那 裡 和 門 徒 同 住 。
[kjv] Jesus therefore walked no more openly among the Jews; but went thence unto a country near to the wilderness, into a city called Ephraim, and there continued with his disciples.
11:55 [hb5] 猶 太 人 的 逾 越 節 近 了 . 有 許 多 人 從 鄉 下 上 耶 路 撒 冷 去 、 要 在 節 前 潔 淨 自 己 。
[kjv] And the Jews' passover was nigh at hand: and many went out of the country up to Jerusalem before the passover, to purify themselves.
11:56 [hb5] 他 們 就 尋 找 耶 穌 、 站 在 殿 裡 彼 此 說 、 你 們 的 意 思 如 何 、 他 不 來 過 節 麼 。
[kjv] Then sought they for Jesus, and spake among themselves, as they stood in the temple, What think ye, that he will not come to the feast?
11:57 [hb5] 那 時 、 祭 司 長 和 法 利 賽 人 早 已 吩 咐 說 、 若 有 人 知 道 耶 穌 在 那 裡 、 就 要 報 明 、 好 去 拿 他 。
[kjv] Now both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Pharisees had given a commandment, that, if any man knew where he were, he should shew it, that they might take him.

顯然,雖然耶穌和門徒不知就裏,但都知道猶太人想殺耶穌。故此,據聖經的記錄:「所 以 耶 穌 不 再 顯 然 行 在 猶 太 人 中 間 、 就 離 開 那 裡 往 靠 近 曠 野 的 地 方 去 . 到 了 一 座 城 、 名 叫 以 法 蓮 、 就 在 那 裡 和 門 徒 同 住 」。不再顯然解作不再公開,即耶穌不再公開在猶太人中間活動,反而離開猶太人的群體,到曠野的地方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蓮,就在那裡和門徒一同住下。

這班猶太人,從經文中,我感覺他們好像有一點期望:逾越節近了,耶穌會回來。現今他們找不到耶穌,致使「他 們 就 尋 找 耶 穌 、 站 在 殿 裡 彼 此 說 、 你 們 的 意 思 如 何 、 他 不 來 過 節 麼 。」聖經繼續記錄下去:「那 時 、 祭 司 長 和 法 利 賽 人 早 已 吩 咐 說 、 若 有 人 知 道 耶 穌 在 那 裡 、 就 要 報 明 、 好 去 拿 他 。」八卦的心驅使我去問:約翰從何處得到這些特別的資料?連法利賽人想什麼也知道?而且這些都不是一般的資料,理應難以獲得,現在約翰可以接觸到,莫非他有特別線眼、或道聽途說、或不明之原因,以致他可以知道?(待續)

Tuesday, 25 August 2015

教牧書信讀後之二                            王葉翠芬

提摩太後書讀後 2:8-2:10
2:8 [hb5] 你 要 記 念 耶 穌 基 督 乃 是 大 衛 的 後 裔 . 他 從 死 裡 復 活 、 正 合 乎 我 所 傳 的 福 音 。
[kjv] Remember that Jesus Christ of the seed of David was raised from the dead according to my gospel:
2:9 [hb5] 我 為 這 福 音 受 苦 難 、 甚 至 被 捆 綁 、 像 犯 人 一 樣 . 然 而   神 的 道 、 卻 不 被 捆 綁 。
[kjv] Wherein I suffer trouble, as an evil doer, even unto bonds; but the word of God is not bound.
2:10 [hb5] 所 以 我 為 選 民 凡 事 忍 耐 、 叫 他 們 也 可 以 得 著 那 在 基 督 耶 穌 裡 的 救 恩 、 和 永 遠 的 榮 耀 。
[kjv] Therefore I endure all things for the elect's sakes, that they may also obtain the salvation which is in Christ Jesus with eternal glory.

在三卷教牧書信中,提及「苦難」最多的,要算是提摩太後書了, 共有六次之多(英文的suffer一詞出現了4次)。一方面見到保羅在羅馬被囚,受盡牢獄之苦,對「苦難」的理解可謂有切膚之痛﹔另一方面,保羅在羅馬所受的苦,是跟他在當地向非猶太人(即外邦人) 傳基督死而復活的福音有直接關係(2:9)。他深明自己的工作如精兵一樣(2:3),須順從帥將的命令,把福音廣傳,以致於死。現今離世的時候快到了(4:6),他必需把上帝給他的使命傳下去。為此他要向主內的「真兒子」(提前1:2)解釋得一清二楚,在世的使命是什麼。

2:8節中,「你 要 記 念 耶 穌 基 督 乃 是 大 衛 的 後 裔 . 他 從 死 裡 復 活 、 正 合 乎 我 所 傳 的 福 音 。」保羅提醒提摩太兩件重要的事: 福音的主角和福音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耶穌基督,和祂死而復活的事跡!讀到這句時,我心中在盤算,為什麼要稱耶穌是基督(彌賽亞) ,卻又指明他是大衛的後裔?既是神亦是人?而耶穌能從死而復活這件事,更是要去傳講福音的核心,我們明白這事為何那麼重要嗎?

今天我們都知道耶穌基督的福音已廣傳到世界各地,但那時的保羅被關在獄中,怎麼知道上帝的道沒有受綁?保羅清楚指出「我 為 這 福 音 受 苦 難」,為要叫神的選民「可 以 得 著 那 在 基 督 耶 穌 裡 的 救 恩 、 和 永 遠 的 榮 耀」。既然保羅都自身難保,也直言自己澆奠的時侯快到(4:6),他如何證明自己與眾選民都得着救恩?他自己也說「被 捆 綁 、 像 犯 人 一 樣」,又如何能得榮耀?究竟他所傳的是屬地的福音,還是屬天的福音?值得我們今日的信徒深思。(待續)

Monday, 24 August 2015

約翰福音讀後–11:51-11:53

11:51 [hb5] 他 這 話 不 是 出 於 自 己 、 是 因 他 本 年 作 大 祭 司 、 所 以 預 言 耶 穌 將 要 替 這 一 國 死 。
[kjv] And this spake he not of himself: but being high priest that year, he prophesied that Jesus should die for that nation;
11:52 [hb5] 也 不 但 替 這 一 國 死 、 並 要 將   神 四 散 的 子 民 、 都 聚 集 歸 一 。
[kjv] And not for that nation only, but that also he should gather together in one the children of God that were scattered abroad.
11:53 [hb5] 從 那 日 起 他 們 就 商 議 要 殺 耶 穌 。
[kjv] Then from that day forth they took counsel together for to put him to death.
今日的經文,我特別對預言這詞彙有感應,想同大家分享。

聖經是這樣記錄的:「他 這 話 不 是 出 於 自 己 、 是 因 他 本 年 作 大 祭 司 、 所 以 預 言 耶 穌 將 要 替 這 一 國 死 。」相信大家還記得上個星期的聖經,並提到是年的大祭司該亞法,其實這裏接着講下去,談到他本年作大祭司,曾建議以耶穌作代罪羔羊,交給羅馬人,免得通國滅亡。身份不同,連帶思想的角度也是不同,致使該亞法有此提議,你會怎樣評價這提議?

聖經繼續記錄下去:「也 不 但 替 這 一 國 死 、 並 要 將   神 四 散 的 子 民 、 都 聚 集 歸 一 。」要留意該亞法只是是年作大祭司,他只是一位祭司,說預言豈不是先知的工作!現今他竟走去說起預言!翻閱是日經文,我們明白該亞法只是一個提議,殊不知一語成讖,變成了一個預言。値得留意這預言有二部份:
1. 耶穌為國捐軀;
2. 耶穌將上帝四散的子民聚合在一起。
誠如聖經所言: 祂 「也 不 但 替 這 一 國 死 、 並 要 將   神 四 散 的 子 民 、 都 聚 集 歸 一 」。最後,當時的議會決定要殺耶穌,我們只要看看聖經的記錄便知道:「從 那 日 起 他 們 就 商 議 要 殺 耶 穌 。」(待續) 

Friday, 21 August 2015

約翰福音讀後–11:47-11:50

11:47 [hb5] 祭 司 長 和 法 利 賽 人 聚 集 公 會 、 說 、 這 人 行 好 些 神 蹟 、 我 們 怎 麼 辦 呢 。
[kjv] Then gathered the chief priests and the Pharisees a council, and said, What do we? for this man doeth many miracles.
11:48 [hb 5]若 這 樣 由 著 他 、 人 人 都 要 信 他 . 羅 馬 人 也 要 來 奪 我 們 的 地 土 、 和 我 們 的 百 姓 。
[kjv] If we let him thus alone, all men will believe on him: and the Romans shall come and take away both our place and nation.
11:49 [hb5] 內 中 有 一 個 人 、 名 叫 該 亞 法 、 本 年 作 大 祭 司 、 對 他 們 說 、 你 們 不 知 道 甚 麼 。
[kjv] And one of them, named Caiaphas, being the high priest that same year, said unto them, Ye know nothing at all,
11:50 [hb5] 獨 不 想 一 個 人 替 百 姓 死 、 免 得 通 國 滅 亡 、 就 是 你 們 的 益 處 。
[kjv] Nor consider that it is expedient for us, that one man should die for the people, and that the whole nation perish not.

這一邊廂記錄耶穌所作的事,那一邊廂記載宗教領袖的決定。且讓我們立刻進人經文,看看對我們的啓示。

聖經是這樣記錄的:「祭 司 長 和 法 利 賽 人 聚 集 公 會 、 說 、 這 人 行 好 些 神 蹟 、 我 們 怎 麼 辦 呢 。」據這裏記錄,我們得知宗教領袖曾為此召開會議,詢問怎樣去處理耶穌。要留意這裏都叫耶穌所行的做「神蹟」,换句話來說,這話間接說明他們承認祂行的確是神蹟,沒有人非議,他們只是問應該如何做。

所以有些猶太人答道:「若 這 樣 由 著 他 、 人 人 都 要 信 他 . 羅 馬 人 也 要 來 奪 我 們 的 地 土 、 和 我 們 的 百 姓 。 內 中 有 一 個 人 、 名 叫 該 亞 法 、 本 年 作 大 祭 司 、 對 他 們 說 、 你 們 不 知 道 甚 麼 。獨 不 想 一 個 人 替 百 姓 死 、 免 得 通 國 滅 亡 、 就 是 你 們 的 益 處 。」若他們不理,便會有多人信耶穌跟了祂;若他們繼續不理,羅馬人便會有可能來奪去他們的土地和百姓。所以,是年做大祭司的該亞法,提議讓耶穌一個人做替死鬼,免得通國滅亡。(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