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 January 2014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待在羅馬(4)之六

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待在羅馬(4)之六

要回答昨天的三條問題,約翰福音或許能給予我們啟示:
「耶 穌 過 去 的 時 候 、 看 見 一 個 人 生 來 是 瞎 眼 的 。 門 徒 問 耶 穌 說 、 拉 比 、 這 人 生 來 是 瞎 眼 的 、 是 誰 犯 了 罪 、 是 這 人 呢 、 是 他 父 母 呢 。 耶 穌 回 答 說 、 也 不 是 這 人 犯 了 罪 、 也 不 是 他 父 母 犯 了 罪 、 是 要 在 他 身 上 顯 出 上 帝 的 作 為 來 。 ⋯⋯趁 著 白 日 、 我 們 必 須 作 那 差 我 來 者 的 工 . 黑 夜 將 到 、 就 沒 有 人 能 作 工 了 。」 約9:1- 4

耶穌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雖然不是盲眼,但我相信我的病也適合應用。其實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那人是天生盲眼的耶穌都能醫好他,背後一方面指向耶穌有彌賽亞的能力(因這神蹟只有彌賽亞救主才可以行) ;另一方面指向上帝的榮耀(在這裡是上帝的作為) 。你們的回應已是我最好的鼓勵,希望並祈禱能用我的生命指向上帝的榮耀,即是在生活裡好好活出信心,見證上帝。這是我這一刻領受的召命。

其實,我還有以下一連串的問題,你若知道答案,請在facebook回應告訴我知。
4.病是否一定會醫好?人到最後終必有一死,這是罪的結局,你同意嗎?那麼,為甚麼要將病醫好呢?

5.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病是令人受苦折磨人的,中國人都忌諱談死,愛趨吉避凶,但約翰福音第九章指出病可以指向上帝的作為,你的意見如何?

6.我的病是會日漸變差,從醫學角度看不會得醫治,那麼怎樣談信心呢?(待續)
查看更多

 相片:羅馬之旅靈程日誌 –待在羅馬(4)之六

要回答昨天的三條問題,約翰福音或許能給予我們啟示:
「耶 穌 過 去 的 時 候 、 看 見 一 個 人 生 來 是 瞎 眼 的 。 門 徒 問 耶 穌 說 、 拉 比 、 這 人 生 來 是 瞎 眼 的 、 是 誰 犯 了 罪 、 是 這 人 呢 、 是 他 父 母 呢 。 耶 穌 回 答 說 、 也 不 是 這 人 犯 了 罪 、 也 不 是 他 父 母 犯 了 罪 、 是 要 在 他 身 上 顯 出 上 帝 的 作 為 來 。 趁 著 白 日 、 我 們 必 須 作 那 差 我 來 者 的 工 . 黑 夜 將 到 、 就 沒 有 人 能 作 工 了 。」 約9:1- 4

耶穌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來。」雖然不是盲眼,但我相信我的病也適合應用。其實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作為,那人是天生盲眼的耶穌都能醫好他,背後一方面指向耶穌有彌賽亞的能力(因這神蹟只有彌賽亞救主才可以行) ;另一方面指向上帝的榮耀(在這裡是上帝的作為) 。你們的回應已是我最好的鼓勵,希望並祈禱能用我的生命指向上帝的榮耀,即是在生活裡好好活出信心,見證上帝。這是我這一刻領受的召命。

其實,我還有以下一連串的問題,你若知道答案,請在facebook回應告訴我知。
4.病是否一定會醫好?人到最後終必有一死,這是罪的結局,你同意嗎?那麼,為甚麼要將病醫好呢?

5.大多數人都會認為病是令人受苦折磨人的,中國人都忌諱談死,愛趨吉避凶,但約翰福音第九章指出病可以指向上帝的作為,你的意見如何?

6.我的病是會日漸變差,從醫學角度看不會得醫治,那麼怎樣談信心呢?(待續)

2 comments:

  1. respond to Q1:I was wondering, in John, Jesus seems to deescalate the impacts of stigma to a born blind person by saying 不 是 這 人 犯 了 罪 、 也 不 是 他 父 母 犯 了 罪; instead, He shift the paradigm to 在 他 身 上 顯 出 上 帝 的 作 為 來 。It seems to me, Jesus remind His disciples to do God's work right now, and time will be short.

    ReplyDelete
  2. 「我 實 實 在 在 的 告 訴 你 們 、 一 粒 麥 子 不 落 在 地 裡 死 了 、 仍 舊 是 一 粒 . 若 是 死 了 、 就 結 出 許 多 子 粒 來 。 愛 惜 自 己 生 命 的 、 就 失 喪 生 命 . 在 這 世 上 恨 惡 自 己 生 命 的 、 就 要 保 守 生 命 到 永 生 。 」(John 12:24-25 ) Jurgen Moltmann interprets this passage with good meaning, and I think what he says can respond to your Q3: " But those who go beyond themselves, who get involved and give themselves in love, really live.This is full life before death. They become mortal, but their death is a fruitful and meaningful death. Dying, for them, is the ultimate giving of life, the perfected affirmation of life. They who "lose" their lives in this sense will "find" it in eternity, because God resurrects the dead into the eternal life of the kingdom. That is life after death. In this hope, people gain the power to live wholly and to die wholly." J Moltmann, LOVE: The Foundation of Hope,p9-10.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