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1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十一 - 回轉 王葉翠芬師母

上週回應有關自欺的問題,今天回歸主題,談回轉。這要回到我第一篇文章所講的「追本溯源」,我指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因此是主體(subject) 而非物體(object),能讓我們去認識上帝、拯救我們、與主交通、因而可以從新得力,行主真道。就以我們夫婦二人為例,就算是我們信主多年,我也曾經質疑上帝,「彩虹怎麼會變石頭」:失去許多的,換來是看不清前路怎樣走下去;⋯⋯
而健華也曾「把琴掛在樹梢上」,因此而痛哭陷入自我流連的狀況。感謝上帝帶領我們回轉,在一次連續八天的退修中,我默想聖經(約翰福音20:1-18),心靈獲得醫治,愛主更深,事主日勤;健華也與上帝相遇,以上帝與摩西和彼得的對話作藍本,寫下與上帝交談的對話,從而領略到上帝所看重不是一對能走的腿,一個會說話的咀吧和能與人溝通的身體,而是忠心事奉上帝的心。

為此,我對未信主的讀者的規勸,請你們去尋找真道,正如路加福音所說:

「因 為 凡 祈 求 的 就 得 著 、 尋 找 的 就 尋 見 , 叩 門 的 就 給 他 開 門」(路11:10);

至於已洗禮多年的兄姊,我勸勉你們常與聖言親近,組織查經小組,在彼此學道、彼此督責、和彼此學義的路途上並肩而行;愛弟兄,愛家庭,愛主愛人,打那美好的仗,直至終身。(暫且收筆)



Saturday, 29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十 - 由自欺到回轉                                           王葉翠芬師母

有未信主的朋友問我,由詮釋聖經到辨識聖靈的帶領,以致選擇行那一條路都是人為的,這樣會否是自圓其說,找理由去解釋自己的行動?

這位朋友也挺心水清的,人許多時候都會自欺,把自己的決定硬說是上帝的帶領,但有三方面可以預防自欺的狀態。第一,信徒應活在教會的群體裡,弟兄姊妹若彼此關愛,當中若有人自欺誤解真理時,便要關切相勸,且聽保羅的教導 :
⋯⋯

「聖 靈 明 說 、 在 後 來 的 時 候 、 必 有 人 離 棄 真 道 、 聽 從 那 引 誘 人 的 邪 靈 、 和 鬼 魔 的 道 理 ……你 若 將 這 些 事 提 醒 弟 兄 們 、 便 是 基 督 耶 穌 的 好 執 事。」(提前4:1, 6a)

第二,若我們行在主道中,經年累月便會結出聖靈的果子:

「聖 靈 所 結 的 果 子 、 就 是 仁 愛 、 喜 樂 、 和 平 、 忍 耐 、 恩 慈 、 良 善 、 信 實 、 溫 柔 、 節 制 . 這 樣 的 事 、 沒 有 律 法 禁 止」(加5:22-23)
因行主道而結的果子便是明證。

第三,不要忘記教會歷史的傳統,這是聖公會教會特別着重的。我們崇拜使用的公禱晝(例如我們常讀的信經),許多都是在教會歷史上經過激烈討論而流傳至今的。教會甚至對聖經的理解,道德行為的討論也有一些傳統的教導。

以上三方面都有助我們預防自欺的。你也許可以在回應欄中分享一吓,讓大家可以彼此學習。(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十 - 由自欺到回轉         王葉翠芬師母

有未信主的朋友問我,由詮釋聖經到辨識聖靈的帶領,以致選擇行那一條路都是人為的,這樣會否是自圓其說,找理由去解釋自己的行動?

這位朋友也挺心水清的,人許多時候都會自欺,把自己的決定硬說是上帝的帶領,但有三方面可以預防自欺的狀態。第一,信徒應活在教會的群體裡,弟兄姊妹若彼此關愛,當中若有人自欺誤解真理時,便要關切相勸,且聽保羅的教導 :

「聖 靈 明 說 、 在 後 來 的 時 候 、 必 有 人 離 棄 真 道 、 聽 從 那 引 誘 人 的 邪 靈 、 和 鬼 魔 的 道 理 ……你 若 將 這 些 事 提 醒 弟 兄 們 、 便 是 基 督 耶 穌 的 好 執 事。」(提前4:1, 6a)

第二,若我們行在主道中,經年累月便會結出聖靈的果子:

「聖 靈 所 結 的 果 子 、 就 是 仁 愛 、 喜 樂 、 和 平 、 忍 耐 、 恩 慈 、 良 善 、 信 實 、  溫 柔 、 節 制 . 這 樣 的 事 、 沒 有 律 法 禁 止」(加5:22-23)
因行主道而結的果子便是明證。

第三,不要忘記教會歷史的傳統,這是聖公會教會特別着重的。我們崇拜使用的公禱晝(例如我們常讀的信經),許多都是在教會歷史上經過激烈討論而流傳至今的。教會甚至對聖經的理解,道德行為的討論也有一些傳統的教導。

以上三方面都有助我們預防自欺的。你也許可以在回應欄中分享一吓,讓大家可以彼此學習。(待續)

Friday, 28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九 - 回轉 王葉翠芬師母

我得重申再講一次,我負責這部份的「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專題,是視聖經為上帝藉文字,並透過聖靈向我們說話,使我們得以承受上主的救恩。為此,讀經亦是人與上帝相遇的途徑,而我們的生命會因此而得以改變。

我認為人在讀經聽道後辨識到聖靈的教導,許多時候我們仍可以選擇順服聖靈或抗拒聖靈的,畢竟是上帝給人自由意志去選擇。順服聖靈者對上帝的認識會越來越深,生命更充滿榮光和喜樂(此喜樂我認同兒子睿哲所說的因信心而生的喜樂)。但我們亦須要承認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會因世上各樣的纒累,例如物質的引誘,疾病的痛苦,關係的破碎而離開上帝。這樣,我們可知道如何走那回轉的道路?

這裡我是深信上帝是不斷並主動呼喚我們回轉,這已經是一份恩典。並且即使我們離開神(desolation 的字根是來自拉丁文的desolare, 解作離開而獨自一人),只會讓我們更認清自己的狀況,因而選擇回轉,這樣我們便會更愛上帝。當中最困難可能是要放下自我的驕傲,認識自己的有限和突破那長期保護自己的虛偽形象。(待續)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九 - 回轉       王葉翠芬師母

我得重申再講一次,我負責這部份的「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專題,是視聖經為上帝藉文字,並透過聖靈向我們說話,使我們得以承受上主的救恩。為此,讀經亦是人與上帝相遇的途徑,而我們的生命會因此而得以改變。

我認為人在讀經聽道後辨識到聖靈的教導,許多時候我們仍可以選擇順服聖靈或抗拒聖靈的,畢竟是上帝給人自由意志去選擇。順服聖靈者對上帝的認識會越來越深,生命更充滿榮光和喜樂(此喜樂我認同兒子睿哲所說的因信心而生的喜樂)。但我們亦須要承認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會因世上各樣的纒累,例如物質的引誘,疾病的痛苦,關係的破碎而離開上帝。這樣,我們可知道如何走那回轉的道路?

這裡我是深信上帝是不斷並主動呼喚我們回轉,這已經是一份恩典。並且即使我們離開神(desolation 的字根是來自拉丁文的desolare, 解作離開而獨自一人),只會讓我們更認清自己的狀況,因而選擇回轉,這樣我們便會更愛上帝。當中最困難可能是要放下自我的驕傲,認識自己的有限和突破那長期保護自己的虛偽形象。(待續)

Thursday, 27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八 - 願意行主的路                                         王葉翠芬師母

前文我曾經談及平時信徒要學會自律和有系統地讀經,這是認出聖靈引導的事前功夫,這些功夫會有助我們預備自己作主忠心僕人。若我們願意順服聖靈,行主的道路,生活便會結出美好果子:「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章十七節)。反之,則有如約翰福音所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今天,讓我談談我們有否願意順服聖靈,學習行主的道路。

我和丈夫青少年時期就返聖士提反堂做崇拜,
其中何世明法政牧師間中便會來講道。他聲音洪亮,每次講道例必講兩句話,我們年青時總愛扮他說話,攪笑一番。我們並非不尊重他,只是那兩句話實在太深刻了,唔知有沒有「老友記」記得?

就是:「風吹雞蛋殼,沙塵兼白霍」和 「天大地大,自己最大」!

也許這兩句說話深刻得刺到我們深處,年青的我不得不攪笑,藉此遮蓋我對罪的羞愧感。何法政所針對是指出人常常從自己的好處出發,以為世界都圍他/她轉,心中沒留位置給上帝。

我們若重讀剛過去主日福音經課:約翰福音四章五至四十二節有關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井旁談道。撒馬利亞人是當以色列的北國被阿述帝國侵佔時,猶太人與阿述人通婚後所生的後裔。由於阿述人是拜異邦神的,撒馬利亞人是被猶太人視為不潔淨,更何況這是一個結過許多次婚的婦人(新約時代怎樣看好女人,請參閱提前二章九至十二節),怪不得她要午正時份去猶太人祖宗的雅各井裡打水!

婦人從自己的好處出發,不想天天老遠跑到這井打水,就請耶穌給她活水。她竟不知道和她說話的正是神的兒子!耶穌的聖言打進這婦人的心坎,是因為祂不只看到她的需要,還指出她的罪來:「你 說 沒 有 丈 夫 、 是 不 錯 的 , 你 已 經 有 五 個 丈 夫 . 你 現 在 有 的 、 並 不 是 你 的 丈 夫」。耶穌更進一步講出,敬拜不在乎地點,「那 真 正 拜 父 的 、 要 用 心 靈 和 誠 實 拜 他 、 因 為 父 要 這 樣 的 人 拜 他 。」透過聖靈的能力,主基督的說話,開闊了撒馬利亞婦人的視界,並認出眼前人正是彌賽亞主基督,且興奮的往城裡向人見證,她已與基督相遇。

各位讀者,上帝藉聖言與人相遇,是要我們用心靈和誠實的。今天你和我有沒有因罪遮蓋我們的心靈,不願誠實面對上帝呢?若上帝的話語對你說話,你願意接受改變嗎?(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八 - 願意行主的路       
王葉翠芬師母

前文我曾經談及平時信徒要學會自律和有系統地讀經,這是認出聖靈引導的事前功夫,這些功夫會有助我們預備自己作主忠心僕人。若我們願意順服聖靈,行主的道路,生活便會結出美好果子:「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章十七節)。反之,則有如約翰福音所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今天,讓我談談我們有否願意順服聖靈,學習行主的道路。

我和丈夫青少年時期就返聖士提反堂做崇拜,其中何世明法政牧師間中便會來講道。他聲音洪亮,每次講道例必講兩句話,我們年青時總愛扮他說話,攪笑一番。我們並非不尊重他,只是那兩句話實在太深刻了,唔知有沒有「老友記」記得?

就是:「風吹雞蛋殼,沙塵兼白霍」和 「天大地大,自己最大」!

也許這兩句說話深刻得刺到我們深處,年青的我不得不攪笑,藉此遮蓋我對罪的羞愧感。何法政所針對是指出人常常從自己的好處出發,以為世界都圍他/她轉,心中沒留位置給上帝。

我們若重讀剛過去主日福音經課:約翰福音四章五至四十二節有關耶穌與撒馬利亞婦人井旁談道。撒馬利亞人是當以色列的北國被阿述帝國侵佔時,猶太人與阿述人通婚後所生的後裔。由於阿述人是拜異邦神的,撒馬利亞人是被猶太人視為不潔淨,更何況這是一個結過許多次婚的婦人(新約時代怎樣看好女人,請參閱提前二章九至十二節),怪不得她要午正時份去猶太人祖宗的雅各井裡打水!

婦人從自己的好處出發,不想天天老遠跑到這井打水,就請耶穌給她活水。她竟不知道和她說話的正是神的兒子!耶穌的聖言打進這婦人的心坎,是因為祂不只看到她的需要,還指出她的罪來:「你 說 沒 有 丈 夫 、 是 不 錯 的 , 你 已 經 有 五 個 丈 夫 . 你 現 在 有 的 、 並 不 是 你 的 丈 夫」。耶穌更進一步講出,敬拜不在乎地點,「那 真 正 拜 父 的 、 要 用 心 靈 和 誠 實 拜 他 、 因 為 父 要 這 樣 的 人 拜 他 。」透過聖靈的能力,主基督的說話,開闊了撒馬利亞婦人的視界,並認出眼前人正是彌賽亞主基督,且興奮的往城裡向人見證,她已與基督相遇。

各位讀者,上帝所期盼藉聖言與人相遇,是要我們用心靈和誠實的。今天你和我有沒有因罪遮蓋我們的心靈,不願誠實面對上帝呢?若上帝的話語對你說話,你願意接受改變嗎?(待續)

Wednesday, 26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七 - 辨識聖靈的帶領 王葉翠芬師母

論到辨識聖靈的帶領,依納爵解釋有三種方法可以看到上帝引導人去作出選擇*。第一種是上帝的靈強烈的吸引一個人,以至在全無猶豫之下,當事人認信行主道路。依納爵就以保羅(使9:3-22)及馬太(太9:9)的認信作為例子,大家可以自己閱讀聖經找出詳情。第二種辨識聖靈的帶領的方法,就有賴當事人辨識個人的情感狀況,找到consolation 和desolation兩者的相關的感覺,而選擇走一條與主相親(consolation)的路。 依納爵指出 consolation是一系列的正面的感覺,鼓勵,支持及肯定我們作某一決定是對的(並不是我早前自我反省中提到feel good的感官反應);而desolation 是一系列的負面的感覺,阻止,質詢甚至懷疑我們作某一決定,提醒我們這決定是不對的。第三種辨識聖靈的帶領的方法則重邏輯推理,引證上主的帶領。依納爵還提到,假設你在病榻上快要死了,而要作出某一決定,就須列明該各個選擇的好處和壞處,小心審視個人的價值觀和背境,才去作出決定。在辨識聖⋯⋯
靈的帶領時,三種方法都會互動,並且會跟當事人的個性和信仰經歷緊緊相連。

這樣,我再去描述外子對使徒行傳21:13-14一段聖經的反應。

「保 羅 說 、 你 們 為 甚 麼 這 樣 痛 哭 、 使 我 心 碎 呢 . 我 為 主 耶 穌 的 名 、 不 但 被 人 捆 綁 、 就 是 死 在 耶 路 撒 冷 、 也 是 願 意 的 。 保 羅 既 不 聽 勸 、 我 們 便 住 了 口 、 只 說 、 願 主 的 旨 意 成 就 便 了 。」(使徒行傳21:13-14)

健華跟我說,他是為到保羅那份甘願為主犧牲的情操十分感動;至於主的話語指引他甚麼,他仍未知曉;但他是肯定與上主的關係是穩妥的。(待續)

*The spiritual exercises of St. Ignatius : a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a contemporary reading David Fleming
 
 

Tuesday, 25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六 -辨識聖靈的帶領 王葉翠芬師母

其實西方社會對情緒的研究並不限於心理學,醫學人員亦從腦素描圖看到某些情緒,在青年期還未成熟,要達成人階段才發展成熟。但若果你曾與病後的王牧師接觸,幫我一同去照顧他,你會發覺另一幅圖畫:他現在情緒很是有限,感觸時只會哭,快樂時,笑到唔停,有時兩者混淆,醫生稱這現狀為emotion lability。 亦有學者提到,情緒是一種原始的原動力:憤怒激發人去畫下界線,憂傷引導人去尋求協助,羞愧帶領人去
重回所屬群體,這些都是情緒對我們的益處。但是,信徒若受聖靈引導,行主的道路,我們又會擁有一份什麼的感覺?

有一個主日的經課是關於保羅甘願往耶路撒冷受捆綁,丈夫一聽就哭了,除了有點兒尷尬,我也想了解他為什麼哭。經文是這樣記載的:

「21: 10 我 們 在 那 裡 多 住 了 幾 天 、 有 一 個 先 知 、 名 叫 亞 迦 布 、 從 猶 太 下 來 。
21:11 到 了 我 們 這 裡 、 就 拿 保 羅 的 腰 帶 、 捆 上 自 己 的 手 腳 、 說 、 聖 靈 說 、 猶 太 人 在 耶 路 撒 冷 、 要 如 此 捆 綁 這 腰 帶 的 主 人 、 把 他 交 在 外 邦 人 手 裡 。
21:12 我 們 和 那 本 地 的 人 、 聽 見 這 話 、 都 苦 勸 保 羅 不 要 上 耶 路 撒 冷 去 。
21:13 保 羅 說 、 你 們 為 甚 麼 這 樣 痛 哭 、 使 我 心 碎 呢 . 我 為 主 耶 穌 的 名 、 不 但 被 人 捆 綁 、 就 是 死 在 耶 路 撒 冷 、 也 是 願 意 的 。
21:14 保 羅 既 不 聽 勸 、 我 們 便 住 了 口 、 只 說 、 願 主 的 旨 意 成 就 便 了 。」(使徒行傳21:10-14)

聖靈藉亞迦布,對保羅說話,他反應冷靜,倒是跟保羅的門徒和當地人在痛哭,而他們的眼淚令保羅心碎。要留意保羅的反應,他提到就是死也是願意,願主的旨意成就便是了。在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見到保羅與主的關係是多麼親密,對祂是完全的委身,在這穩妥的關係裡,保羅的情感是那麼鎮定,也帶點超然,能止住身邊人的口!

這裡我想提出,辨識聖靈的帶領,除了是要肯定我們行的道路是行在上主的旨意裡,聖靈還是想我們能與主親近,並有勇氣活出這份親密關係而帶來的改變。這份關係是經年累月,透過靈修讀經培養出來,情緒鎮定得令身邊的人止住了口。那麼王牧師作為主的僕人多年,現今因疾病受主考驗,他又為什麼因保羅所說的話(13-14節)而哭起來?(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六 -辨識聖靈的帶領        王葉翠芬師母

其實西方社會對情緒的研究並不限於心理學,醫學人員亦從腦素描圖看到某些情緒,在青年期還未成熟,要達成人階段才發展成熟。但若果你曾與病後的王牧師接觸,幫我一同去照顧他,你會發覺另一幅圖畫:他現在情緒很是有限,感觸時只會哭,快樂時,笑到唔停,有時兩者混淆,醫生稱這現狀為emotion lability。 亦有學者提到,情緒是一種原始的原動力:憤怒激發人去畫下界線,憂傷引導人去尋求協助,羞愧帶領人去重回所屬群體,這些都是情緒對我們的益處。但是,信徒若受聖靈引導,行主的道路,我們又會擁有一份什麼的感覺?

有一個主日的經課是關於保羅甘願往耶路撒冷受捆綁,丈夫一聽就哭了,除了有點兒尷尬,我也想了解他為什麼哭。經文是這樣記載的:

「21: 10  我 們 在 那 裡 多 住 了 幾 天 、 有 一 個 先 知 、 名 叫 亞 迦 布 、 從 猶 太 下 來 。  
21:11    到 了 我 們 這 裡 、 就 拿 保 羅 的 腰 帶 、 捆 上 自 己 的 手 腳 、 說 、 聖 靈 說 、 猶 太 人 在 耶 路 撒 冷 、 要 如 此 捆 綁 這 腰 帶 的 主 人 、 把 他 交 在 外 邦 人 手 裡 。  
21:12    我 們 和 那 本 地 的 人 、 聽 見 這 話 、 都 苦 勸 保 羅 不 要 上 耶 路 撒 冷 去 。  
21:13    保 羅 說 、 你 們 為 甚 麼 這 樣 痛 哭 、 使 我 心 碎 呢 . 我 為 主 耶 穌 的 名 、 不 但 被 人 捆 綁 、 就 是 死 在 耶 路 撒 冷 、 也 是 願 意 的 。  
21:14    保 羅 既 不 聽 勸 、 我 們 便 住 了 口 、 只 說 、 願 主 的 旨 意 成 就 便 了 。」(使徒行傳21:10-14)

聖靈藉亞迦布,對保羅說話,他反應冷靜,倒是跟保羅的門徒和當地人在痛哭,而他們的眼淚令保羅心碎。要留意保羅的反應,他提到就是死也是願意,願主的旨意成就便是了。在這裡我們可以很清楚見到保羅與主的關係是多麼親密,對祂是完全的委身,在這穩妥的關係裡,保羅的情感是那麼鎮定,也帶點超然,能止住身邊人的口!

這裡我想提出,辨識聖靈的帶領,除了是要肯定我們行的道路是行在上主的旨意裡,聖靈還是想我們能與主親近,並有勇氣活出這份親密關係而帶來的改變。這份關係是經年累月,透過靈修讀經培養出來,情緒鎮定得令身邊的人止住了口。那麼王牧師作為主的僕人多年,現今因疾病受主考驗,他又為什麼因保羅所說的話(13-14節)而哭起來?(待續)

Monday, 24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五 王葉翠芬師母

我大兒子睿哲的一番話讓我明白到feel good和認定自己在行主的路是無關係的;我丈夫也稱讚他,能體驗到這道理也不簡單。

有一天睿哲問我:「媽,什麼是喜樂?」我說:「我唔知喎,唔通爸爸患此惡疾,我會很喜樂?!又如別人的孩子撞車死了,他爸媽會喜樂?」(好明顯我是唔happy經歷如此際遇)
 

過了數天,我們又再談到聖經的教導,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 5:16-18)。睿哲說:「媽,喜樂是一種態度,是當苦難遇到希望(他用英語說的“when suffering meets hope”)時出現的,所以我們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

我問他:「同suffering 有關係?」

他說:「當我們suffer時,我們就更要選擇主的道路而行,在苦難時見到盼望便會喜樂。若我們信上帝,在什麼處境也深信上帝的美意,所以便能常常喜樂。因此,喜樂是一種態度。」

我說:「咁即係同處境和情緒無關的,我feel sad, 但在基督耶穌裡我是喜樂的。」

他重復:「是無關的。」

但願我這個常常被情緒影響的人,脫離黑暗,接受光明。(待續)
 




 

 註:睿哲是一個十分自律的人,寫的靈修日記,密密麻麻,已寫滿一本一百頁以上的筆記簿,每週四晚出去事奉、返團契、帶查經,參與mentor計劃,書好似唔駛理,卻又讀得不錯,他在靈命和學業的成長,真是令我倆感詫異。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五                  王葉翠芬師母

我大兒子睿哲的一番話讓我明白到feel good和認定自己在行主的路是無關係的;我丈夫也稱讚他,能體驗到這道理也不簡單。

有一天睿哲問我:「媽,什麼是喜樂?」我說:「我唔知喎,唔通爸爸患此惡疾,我會很喜樂?!又如別人的孩子撞車死了,他爸媽會喜樂?」(好明顯我是唔happy經歷如此際遇)

過了數天,我們又再談到聖經的教導,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 5:16-18)。睿哲說:「媽,喜樂是一種態度,是當苦難遇到希望(他用英語說的“when suffering meets hope”)時出現的,所以我們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

我問他:「同suffering 有關係?」

他說:「當我們suffer時,我們就更要選擇主的道路而行,在苦難時見到盼望便會喜樂。若我們信上帝,在什麼處境也深信上帝的美意,所以便能常常喜樂。因此,喜樂是一種態度。」

我說:「咁即係同處境和情緒無關的,我feel sad, 但在基督耶穌裡我是喜樂的。」

他重復:「是無關的。」

但願我這個常常被情緒影響的人,脫離黑暗,接受光明。

註:睿哲是一個十分自律的人,寫的靈修日記,密密麻麻,已寫滿一本一百頁以上的筆記簿,每週四晚出去事奉、返團契、帶查經,參與mentor計劃,書好似唔駛理,卻又讀得不錯,他在靈命和學業的成長,真是令我倆感詫異。(待續)

Saturday, 22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四 王葉翠芬師母

昨天我引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至十七節,指出聖經是上帝的靈在動。但我們要明白,何時何刻聖經的話語成為我們生命的導引,我們是不知道的,亦不能控制的。我們要明白時間是掌握在神手裡。祂何時動工,並不由我們控制,但自律和有系統地讀經(外子建議其中一個方法就是OIA),是我們能力可以做到的,這也是認出聖靈引導的事前功夫,這些功夫會有助我們預備自己作主忠心僕人。若我們願意順服聖靈,行主的道路,生活便會結出美好果子:「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三章十七節)。反之,則有如約翰福音所說:「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我仍然強調我們要認識自己的情緒反應,學習把情緒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就會看到自己因情緒而陷入的死胡同(有時我們可能需要接受輔導)。壞的情緒若向內積聚就傷身,向外發洩就傷害到人⋯⋯
際關係,我們要明白到兩種後果都有可能不會完全修復的。另一個原因我重視內省和認識情緒,就是要學習辨識聖靈的帶領,並願意行主的路,透析罪使我們與神分隔時,怎樣回轉。以上我提及三方面:
 
  •  辨識聖靈的帶領
  •  願意行主的路
  •  透析罪會使我們與神分隔,並回轉
 
都可以從聖經找到導引,下週我會逐一詳談。在此我不怕醜的以我大兒子的屬靈勸勉作例子:我認為他的一番話讓我明白到feel good和認定自己在行主的路是無關係的;我丈夫也稱讚他,能體驗到這道理也不簡單。(待續)
 
 

Friday, 21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三                                                            王葉翠芬師母

我多次提到情緒(emotion),辨識(discernment)和求上帝幫助,是為了加強內省,讓上帝作我們隨時的幫助,也學會察看聖靈的工作,不任己意擺弄事情。這樣,大家會否覺得太被動?這又與讀經生活有何關係?


 講起聖經的功用,大家必定記得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至十七節所言:
「聖 經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 或 作 凡   神 所 默 示 的 聖 經 〕 於 教 訓 、 督 責 、 使 人 歸 正 、 教 導 人 學 義 、 都 是 有 益 的 .叫 屬   神 的 人 得 以 完 全 、 預 備 行 各 樣 的 善 事 。」


值得留意是英文譯本(NIV)是這樣翻譯的:


 “All Scripture is God-breathed and is useful for teaching, rebuking, correcting and training in righteousness, so that the man of God may be thoroughly equipped for every good work.”

“God-breathed”這個字原文是θεόπνευστος,即是θεός 和πνέω的組合字,直譯是上帝吹的,「吹」這個字亦見於約翰福音三章八節:

 「風 隨 著 意 思 吹 、 你 聽 見 風 的 響 聲 、 卻 不 曉 得 從 那 裡 來 、 往 那 裡 去 . 凡 從 聖 靈 生 的 、 也 是 如 此 。」

“All Scripture is God-breathed”就提醒我們,聖經都是上帝的靈在動,當我們讀經時,用心靈去讀,聖靈會教訓、督責、歸正、學義、讓我們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樣,讀經時我們能否察看聖靈在動什麼,就十分重要。(待續)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三      王葉翠芬師母

我多次提到情緒(emotion),辨識(discernment)和求上帝幫助,是為了加強內省,讓上帝作我們隨時的幫助,也學會察看聖靈的工作,不任己意擺弄事情。這樣,大家會否覺得太被動?這又與讀經生活有何關係?
講起聖經的功用,大家必定記得提摩太後書三章十六節至十七節所言:
「聖 經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 或 作 凡   神 所 默 示 的 聖 經 〕 於 教 訓 、 督 責 、 使 人 歸 正 、 教 導 人 學 義 、 都 是 有 益 的 .叫 屬   神 的 人 得 以 完 全 、 預 備 行 各 樣 的 善 事 。」

值得留意是英文譯本(NIV)是這樣翻譯的:
“All Scripture is God-breathed and is useful for teaching, rebuking, correcting and training in righteousness, so that the man of God may be thoroughly equipped for every good work.”

“God-breathed”這個字原文是θεόπνευστος,即是θεός 和πνέω的組合字,直譯是上帝吹的,「吹」這個字亦見於約翰福音三章八節:
「風 隨 著 意 思 吹 、 你 聽 見 風 的 響 聲 、 卻 不 曉 得 從 那 裡 來 、 往 那 裡 去 . 凡 從 聖 靈 生 的 、 也 是 如 此 。」

“All Scripture is God-breathed”就提醒我們,聖經都是上帝的靈在動,當我們讀經時,用心靈去讀,聖靈會教訓、督責、歸正、學義、讓我們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樣,讀經時我們能否察看聖靈在動什麼,就十分重要。(待續)

Thursday, 20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二                                                     王葉翠芬師母

當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還是一個二十六歲的年青人時,參與一場對抗法國的戰役,雙腳不幸折斷,差不多快要死去。後得上帝醫治,很快復原過來*。復原以後,有人給他兩本書看,一本是 A life of Christ, 另一本是 The Lives of the Saints in Spanish, 他就專心研習,但總是發覺自己思想受到打擾,有時會飄移到自己暗戀的對象中,想像自己如何陪伴她,可惜她的身⋯⋯
份地位比他高,難於攀附。

在這爭扎中,上帝卻幫助他。每次他讀到有關救主的生平或聖人的事蹟,他會去思考自己一生如何去回應,直到自己疲倦;當中,世俗的事務亦會騷擾他的思緒,他也會花上許多時間反復思量。這種思想生活維持了一段時間,他漸漸看到兩者的分別:當他讓上帝進入他的思想空間,即使放下了,他還是滿足和快樂的;但當他被俗務煩擾時,想的時候有一點快感,想到倦了,放下它時,卻感到枯竭和失去滿足感。久而久之,他分別到那些滋擾他靈魂的,是來自魔鬼;而令他良久都心滿意足的,卻是來自上帝。

有時我們有沒有留意到那些因情緒帶動的思想行為,初時暢快,但卻令我們的靈魂枯乾;而那些出於聖靈的,卻造就生命,令他人的靈魂蘇醒?(待續)

 *The Autobiography of St Ignatius Loyola, Chapter 1 “ Convalescence and Conversion (May 1521 – February 1522)”, translated by J.F.O’Collaghan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二      王葉翠芬師母

當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還是一個二十六歲的年青人時,參與一場對抗法國的戰役,雙腳不幸折斷,差不多快要死去。後得上帝醫治,很快復原過來*。復原以後,有人給他兩本書看,一本是 A life of Christ, 另一本是 The Lives of the Saints in Spanish, 他就專心研習,但總是發覺自己思想受到打擾,有時會飄移到自己暗戀的對象中,想像自己如何陪伴她,可惜她的身份地位比他高,難於攀附。

在這爭扎中,上帝卻幫助他。每次他讀到有關救主的生平或聖人的事蹟,他會去思考自己一生如何去回應,直到自己疲倦;當中,世俗的事務亦會騷擾他的思緒,他也會花上許多時間反復思量。這種思想生活維持了一段時間,他漸漸看到兩者的分別:當他讓上帝進入他的思想空間,即使放下了,他還是滿足和快樂的;但當他被俗務煩擾時,想的時候有一點快感,想到倦了,放下它時,卻感到枯竭和失去滿足感。久而久之,他分別到那些滋擾他靈魂的,是來自魔鬼;而令他良久都心滿意足的,卻是來自上帝。

有時我們有沒有留意到那些因情緒帶動的思想行為,初時暢快,但卻令我們的靈魂枯乾;而那些出於聖靈的,卻造就生命,令他人的靈魂蘇醒?(待續)
*The Autobiography of St Ignatius Loyola, Chapter 1 “ Convalescence and Conversion (May 1521 – February 1522)”, translated by J.F.O’Collaghan

Wednesday, 19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一 王葉翠芬師母

過去數星期,外子建議了一個改善讀經生活的辦法:從改善讀經生活做起,其次是自律,最後是聖靈指引三方面入手。他首先介紹了OIA這個查經方法,着重用紙筆把聖經的觀察和問題記下,加深了解經文。外子亦提到「得魚忘筌」這四字詞,重視了解經文,問問題只是一個工具幫我們捕捉經文的重點。我要介紹的剛剛相反,不是捕魚工具,而是「追本溯源」去尋求創造天地的上帝,請祂的靈引領,讓我們了解聖經的話語。未談之前,要先談談自己在辨識聖靈帶領⋯⋯的成長過程。

我自少內心就有許多情緒,尤其是青年期後更覺情緒對自己身體以及個人思想行為的影響。九十年代正值EQ的發展,自己熱愛探究不同的輔導理論,並親身去經驗接受輔導,包括Satir Model of Family Reconstruction, Gestalt Therapeutic Group, Psychoanalytic Group and Emotion Focus Couple Therapy Training (我在多倫多亦有進修Emotional Focus Therapy), 諸如此類的成長小組協助我明白自己成長上的欠缺。其中一樣我學會的就是仔細默想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經歷,講出思想及情緒的變化。到日後我學靈修指導,要答和去問的仍是:「你對這些事,感到如何?」再而邀請受導者反思聖靈的引領,上帝臨在的足跡。

其實我見過的人,好少能像我般能講出自己的情緒變化(好多人嘗試去講「我覺得…」到頭來他是講「我的見解…」),好叫我避免盲目受情緒影響,繼而學曉求上帝從中幫助我。(我只是久病成醫,捉住上帝幫,能者是上帝,並非本人)例如上週六,我寫完講章,內心感虛歉,雖然仍未理清因由,我就把此感受告訴上帝,求上帝幫助我(更不要說過去幾年,為到牧師的病,情緒那麼受困,只有躲起來哭,求上帝憐憫)。

我在此提到自己對情緒反應的認識,是為了邀請大家加強內省,增加辨識的能力:我們談論別人的長短容易,認識自己的強處弱點卻難;更無訓練自己在生活中察看上帝的教導和恩典,常常按己意而行。在此我亦想同大家分享一個鮮為人知、關於大公教會的耶穌會靈修學創始人聖依納爵(公禱書稱他為聖伊格那丟)在找出靈修指導的學問前經歷的一個愛情故事,與及這個經歷如何加強他個人的辨識能力。(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方法(十):聖靈引導之一       王葉翠芬師母

過去數星期,外子建議了一個改善讀經生活的辦法:從改善讀經生活做起,其次是自律,最後是聖靈指引三方面入手。他首先介紹了OIA這個查經方法,着重用紙筆把聖經的觀察和問題記下,加深了解經文。外子亦提到「得魚忘筌」這四字詞,重視了解經文,問問題只是一個工具幫我們捕捉經文的重點。我要介紹的剛剛相反,不是捕魚工具,而是「追本溯源」去尋求創造天地的上帝,請祂的靈引領,讓我們了解聖經的話語。未談之前,要先談談自己在辨識聖靈帶領的成長過程。

我自少內心就有許多情緒,尤其是青年期後更覺情緒對自己身體以及個人思想行為的影響。九十年代正值EQ的發展,自己熱愛探究不同的輔導理論,並親身去經驗接受輔導,包括Satir Model of Family Reconstruction, Gestalt Therapeutic Group, Psychoanalytic Group and Emotion Focus Couple Therapy Training (我在多倫多亦有進修Emotional Focus Therapy), 諸如此類的成長小組協助我明白自己成長上的欠缺。其中一樣我學會的就是仔細默想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經歷,講出思想及情緒的變化。到日後我學靈修指導,要答和去問的仍是:「你對這些事,感到如何?」再而邀請受導者反思聖靈的引領,上帝臨在的足跡。

其實我見過的人,好少能像我般能講出自己的情緒變化(好多人嘗試去講「我覺得…」到頭來他是講「我的見解…」),好叫我避免盲目受情緒影,繼而學曉求上帝從中幫助我。(我只是久病成醫,捉住上帝幫,能者是上帝,並非本人)例如上週六,我寫完講章,內心感虛歉,雖然仍未理清因由,我就把此感受告訴上帝,求上帝幫助我(更不要說過去幾年,為到牧師的病,情緒那麼受困,只有躲起來哭,求上帝憐憫)。

我在此提到自己對情緒反應的認識,是為了邀請大家加強內省,增加辨識的能力:我們談論別人的長短容易,認識自己的強處弱點卻難;更無訓練自己在生活中察看上帝的教導和恩典,常常按己意而行。在此我亦想同大家分享一個鮮為人知、關於大公教會的耶穌會靈修學創始人聖依納爵(公禱書稱他為聖伊格那丟)在找出靈修指導的學問前經歷的一個愛情故事,與及這個經歷如何加強他個人的辨識能力。(待續)
 

Tuesday, 18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五

上個星期六談到問問題,今日續談。

容許我再一次提提大家,問問題是這讀經法的第一步,目的去幫助我的去觀察,故此問問答題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所以問題的多寡並不是我們的重點,問題只是幫助我們的去觀察,明白經文想講些什麼,這反而是我們所重視的。或許「得魚忘筌」這四字成語,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問問與觀察箇中關係。


「得魚忘筌」述說當人捕了魚後,便會忘記去執拾打魚的工具。這好比問問題幫助我們去觀察,當中重視的是了解經文而不是問題的本身。所以大家即管去問,甚至問越多問題越好,而且有助於我們了解經文想說甚麼。大家可能有一擔心;:咁多問題怎樣回答好呢?特別是問題越多,我們從何找到答案呢?其實我們不用掛慮,經文一來通常提供答案,二來我們重點是了解經文在說些甚麼,所以找不到答案也不緊要。按我自己的經驗,有些問題是即時沒有答案,要等候聖靈的引導,有時要隔十幾年在經文中才可以找到。

大家另一個問題就是:問咁多問題,你是否不正常?面對此一景况,我只好重申:現在不是去比較問題的多寡或質素,而是去掌握經文的重點,所以我鼓勵大家即管放膽去問,不要怕。(待續)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五

上個星期六談到問問題,今日續談。

容許我再一次提提大家,問問題是這讀經法的第一步,目的去幫助我的去觀察,故此問問答題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所以問題的多寡並不是我們的重點,問題只是幫助我們的去觀察,明白經文想講些什麼,這反而是我們所重視的。或許「得魚忘筌」這四字成語,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問問與觀察箇中關係。

「得魚忘筌」述說當人捕了魚後,便會忘記去執拾打魚的工具。這好比問問題幫助我們去觀察,當中重視的是了解經文而不是問題的本身。所以大家即管去問,甚至問越多問題越好,而且有助於我們了解經文想說甚麼。大家可能有一擔心;:咁多問題怎樣回答好呢?特別是問題越多,我們從何找到答案呢?其實我們不用掛慮,經文一來通常提供答案,二來我們重點是了解經文在說些甚麼,所以找不到答案也不緊要。按我自己的經驗,有些問題是即時沒有答案,要等候聖靈的引導,有時要隔十幾年在經文中才可以找到。

大家另一個問題就是:問咁多問題,你是否不正常?面對此一景况,我只好重申:現在不是去比較問題的多寡或質素,而是去掌握經文的重點,所以我鼓勵大家即管放膽去問,不要怕。(待續)

Monday, 17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四

 論到應否參考釋經書這課題,我只能由自己的經驗出發及提供意見。還有,我特別要指出的,當時是上世紀記八十年代,用電腦上網找資料還不普及流行,更不用說用不同的聖經譯本和釋經書作參考了。我就是在這「百無」的情景,只用紙、筆和記事簿,經系統化的訓練,靠問問題以深刻自己的觀察,後又再教授一些平信徒用這方法讀經,可說是訓練到拿起本聖經就可以查考的階段,倚仗的是平時訓練有素、觀察比人/教友快及深入,很好地掌握經文的重心。所以可說沒有預備卻又時刻準備。當中你可看到⋯⋯我完全沒有提到釋經書,意即沒有用它。因此,用否釋經書,全是你的抉擇。至於我肯定在這階段用不上釋經書。

不過,我還是建議初學者宜用釋經書作參考,但是要自己用OIA方法之後,目標是找出自己理解的經文信息與釋經書是否相同,或方向大致相約。此是最簡單及便捷的方法,以保証自己不會偏離聖經的信息。及至用此查經法已臻純熟,則可以不用釋經書,或視釋經書為一查經組員,它的意見只是一種看法,可以加於查經小組之中。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釋經書確有獨到的見解,但我們只會視釋經書為一組員,提供一些精闢的意見而已。

最後,是關於問問題,下次再談。(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四
論到應否參考釋經書這課題,我只能由自己的經驗出發及提供意見。還有,我特別要指出的,當時是上世紀記八十年代,用電腦上網找資料還不普及流行,更不用說用不同的聖經譯本和釋經書作參考了。我就是在這「百無」的情景,只用紙、筆和記事簿,經系統化的訓練,靠問問題以深刻自己的觀察,後又再教授一些平信徒用這方法讀經,可說是訓練到拿起本聖經就可以查考的階段,倚仗的是平時訓練有素、觀察比人/教友快及深入,很好地掌握經文的重心。所以可說沒有預備卻又時刻準備。當中你可看到我完全沒有提到釋經書,意即沒有用它。因此,用否釋經書,全是你的抉擇。至於我肯定在這階段用不上釋經書。

不過,我還是建議初學者宜用釋經書作參考,但是要自己用OIA方法之後,目標是找出自己理解的經文信息與釋經書是否相同,或方向大致相約。此是最簡單及便捷的方法,以保証自己不會偏離聖經的信息。及至用此查經法已臻純熟,則可以不用釋經書,或視釋經書為一查經組員,它的意見只是一種看法,可以加於查經小組之中。有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釋經書確有獨到的見解,但我們只會視釋經書為一組員,提供一些精闢的意見而已。

最後,是關於問問題,下次再談。(待續)

Saturday, 15 March 2014

「聖經是寫給凡識字的人看,兼且可以看得懂」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三

論到應否參考釋經書這課題,不得不花大家的時間談一談OIA這種讀經法。

其實OIA這種讀經法,背後有一信念:聖經是寫給凡識字的人看,兼且可以看得懂。只是我們現在看的聖經,一來是由希伯來文或希臘文寫成的;因大部分人看不懂原文聖經,故不同種的翻譯就應運而生,所以要理解經文的意思,就要参考不同的譯本﹔二來聖經歷三千年而寫成,很多的地名、人名、生活習慣和環境跟現在很是不同,所以要倚仗釋經書來解釋。



但現在則很方便,有電腦幫我們連繫到不同的網址,中文、英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甚至拉丁文) ,譯本又有幾十種,要那一個版本有那一個版本,中英都可,甚至有很多釋經書可供參考。可說是查經已進入新紀元,變得更多樣化。只是這種變化,一來並未普及﹔二來問問題做觀察和綜合,因欠缺訓練,功夫並不扎實,所以效果是莫衷一是,見仁見智。不過,當我求教電腦於我兒Micah時(電腦是Micah叻過他的哥哥Michael) ,他總是回答你Google咗未?我們便要反省我們的科技水平,如此這般又怎樣與下一代溝通?



至於是否用釋經書的問題,我還是那句話、那句堅持:「聖經是寫給凡識字的人看,兼且可以看得懂」,直到如今我還持守着。另一方面,你可知一般人對釋經書的印像如何?我不能代表他們作答,但他們一般的印像:釋經書解釋的內容,一般他們都可以細心深入自己看到﹔即你最想知道的,釋經書卻含混過關、輕輕略過,什至有釋經書隻字不提﹔你知道的它就反覆論述,講完再講。故此,讓你猜猜,在預備查經的時候,我曾否用過釋經書?(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三

論到應否參考釋經書這課題,不得不花大家的時間談一談OIA這種讀經法。

其實OIA這種讀經法,背後有一信念:聖經是寫給凡識字的人看,兼且可以看得懂。只是我們現在看的聖經,一來是由希伯來文或希臘文寫成的;因大部分人看不懂原文聖經,故不同種的翻譯就應運而生,所以要理解經文的意思,就要参考不同的譯本﹔二來聖經歷三千年而寫成,很多的地名、人名、生活習慣和環境跟現在很是不同,所以要倚仗釋經書來解釋。

 

但現在則很方便,有電腦幫我們連繫到不同的網址,中文、英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甚至拉丁文) ,譯本又有幾十種,要那一個版本有那一個版本,中英都可,甚至有很多釋經書可供參考。可說是查經已進入新紀元,變得更多樣化。只是這種變化,一來並未普及﹔二來問問題做觀察和綜合,因欠缺訓練,功夫並不扎實,所以效果是莫衷一是,見仁見智。不過,當我求教電腦於我兒Micah時(電腦是Micah叻過他的哥哥Michael) ,他總是回答你Google咗未?我們便要反省我們的科技水平,如此這般又怎樣與下一代溝通?

 

至於是否用釋經書的問題,我還是那句話、那句堅持:「聖經是寫給凡識字的人看,兼且可以看得懂」,直到如今我還持守着。另一方面,你可知一般人對釋經書的印像如何?我不能代表他們作答,但他們一般的印像:釋經書解釋的內容,一般他們都可以細心深入自己看到﹔即你最想知道的,釋經書卻含混過關、輕輕略過,什至有釋經書隻字不提﹔你知道的它就反覆論述,講完再講。故此,讓你猜猜,在預備查經的時候,我曾否用過釋經書?(待續)

Friday, 14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二

談到聖經的文體,我留意到聖經裡起碼超過三份一的文體是敍事性(narratives) ,或譯作故事性的,若用OIA 的查經法去讀,是十分適合的,差不多可讀通聖經的三份一。加上新約的書信也可適用於這方法,所以用OIA 這種讀經法,除了舊約的詩歌體裁外(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另學怎樣讀詩歌栽) ,差不多可讀通整本聖經。這就是我介紹OIA 這種讀經方法的主因。我希望讀經能帶給我們樂趣、而不是責任和負擔,這是我另一個期望。

另一方面是關於帶組查經的,這看⋯⋯
似和我我們討論的沒有什麼關係,可是不然。其實我們常陷於一種掙扎:到底應否預備將要的查經?若要博覽群書去預備的話,往往在不期然的將自己所看釋經書作者的觀點,硬套在查經組員身上;或是不預備的話,又會務空槍上陣的危險。那麼可以怎樣辦呢?

就以我自己為例,查經很多時不會怎樣準備,一來做牧者時間有限,很多時用來做這做那,沒什麼時間預備;另一方面我看更重要的,就是不看釋經書不去預備,就不會將其他人的觀點硬套在別人身上。我這樣說大家要小心,我所說的不去預備其實是有預備的,就是經年累月的訓練自己,特別在觀察聖經及在生活上的應用,變得可以說拿起本聖經就可以查考。你說這樣是不是預備呢?

另一個課題就是應否用釋經書,我下次會再談。不過,我都想知道大家的睇法,請在回應欄告訴我知。(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之二 

談到聖經的文體,我留意到聖經裡起碼超過三份一的文體是敍事性(narratives) ,或譯作故事性的,若用OIA 的查經法去讀,是十分適合的,差不多可讀通聖經的三份一。加上新約的書信也可適用於這方法,所以用OIA 這種讀經法,除了舊約的詩歌體裁外(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另學怎樣讀詩歌栽) ,差不多可讀通整本聖經。這就是我介紹OIA 這種讀經方法的主因。我希望讀經能帶給我們樂趣、而不是責任和負擔,這是我另一個期望。

另一方面是關於帶組查經的,這看似和我我們討論的沒有什麼關係,可是不然。其實我們常陷於一種掙扎:到底應否預備將要的查經?若要博覽群書去預備的話,往往在不期然的將自己所看釋經書作者的觀點,硬套在查經組員身上;或是不預備的話,又會務空槍上陣的危險。那麼可以怎樣辦呢?

就以我自己為例,查經很多時不會怎樣準備,一來做牧者時間有限,很多時用來做這做那,沒什麼時間預備;另一方面我看更重要的,就是不看釋經書不去預備,就不會將其他人的觀點硬套在別人身上。我這樣說大家要小心,我所說的不去預備其實是有預備的,就是經年累月的訓練自己,特別在觀察聖經及在生活上的應用,變得可以說拿起本聖經就可以查考。你說這樣是不是預備呢?

另一個課題就是應否用釋經書,我下次會再談。不過,我都想知道大家的睇法,請在回應欄告訴我知。(待續)
 
 

Thursday, 13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九)

我看是時候總結之前幾次講些什麼。其實讀經生活是我們的主題。不過,首要的問題是我們要承認是我們讀經生活出了問題。現況就是我們都覺得聖經很古典很文雅,由最早期的白話文翻譯而成的(所以較接近文言文) 故你讀聖經很沈悶。若不是看三朝兩日,就是看一日,停一日,讀經完全無甚得着,只覺得找不到趣味,就輕言放棄。所以我建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從改善讀經生活做起,其次是自律,最後是聖靈指引三方面入手。

接着,我們談到如何改善讀經生活。我建議了一個讀經的方法,就是使讀經生活更加有趣,我更以自己的經驗作分享。其實這種讀經方法是Inductive Bible Study的一種,簡單來說包括三個步驟:就是observation、interpretation和application(所以亦簡稱OIA METHOD) 。


O (Observation) :觀察,透過問問題去幫助自己更加了解經文說什麼。所問的問題越多越好、越能夠幫我們更深入去理解經文的意思。

I (Interpretation) :詮釋,理解經文跟我們說什麼。

A (Application) :應用,就着所問的問題去理解經文的意思,然後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待續)
 
 

Wednesday, 12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 之四(續昨天)

 一如往昔,將經文重刋,方便大家參考及討論。

 創世記24:62-67:

24:62 那 時 、 以 撒 住 在 南 地 、 剛 從 庇 耳 拉 海 萊 回 來 。
24:63 天 將 晚 、以 撒 出 來 在 田 間 默 想. 舉 目 一 看 、 見 來 了 些 駱 駝 。 ⋯⋯

24:64 利百 加 舉 目 看 見 以 撒 、 就 急 忙 下 了 駱 駝 .
24:65 問 那 僕 人 說 、 這 田 間 走 來 迎 接 我 們 的 是 誰 、 僕 人 說 、 是 我 的 主 人 . 利 百 加 就 拿 帕 子 蒙 上 臉 。
24:66 僕 人 就 將 所 辦 的 一 切 事 、 都 告 訴 以 撒 。
24:67 以 撒 便 領 利 百 加 進 了 他 母 親 撒 拉 的 帳 棚 、 娶 了 他 為 妻 . 並 且 愛 他 。 以 撒 自 從 他 母 親 不 在 了 、 這 纔 得 了 安 慰 。

昨天我們談了一個應用,很自然的從故事而來,今天續講。


64節談到利百加誤會以撒出來迎接她們,誰知以撒是往田間默想(跟KJV) ,或我們不知他往田間做什麼。另一方面,田間很顯然是他工作的地方,所以當我們直接引用,就會有以下的應用:
i. 你曾否試過在工作的地方退修默想?有沒有想到什麼?
ii. 為何利百加會誤會以撒是出來田間接她?她的理解對整件事情有什麼影響?你曾否有錯誤的理解,對整件事情有什麼影響?上帝有什麼工作?你是否感受到上帝的工作?

 
第二點應用就在64 - 66節:
i. 僕人現在向以撒報告,似在暗示亞伯拉罕已不在了,我們在工作上有沒有他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會收到什麼後果?
ii. 這個故事與創世記廿二章獻以撒的記載合併來看,我們雖看不到上帝,但處處都可感受到上帝的存在與工作。這樣,你若看不到上帝,是否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和工作?

第三點應用就在全個段落最後那一句:「以 撒 自 從 他 母 親 不 在 了 、 這 纔 得 了 安 慰」 。從這個觀察與綜合,到我們自身的應用該是:
i. 你有無在生活上遭遇到困難,是否得到安慰?你有否感到上帝的恩典而感到安慰?
ii. 很明顯,這裡暗示以撒與亞伯拉罕不同心的關係,所以以撒不開懷而往田間去默想,那麼你有否不開心的時候,或事情?有否得到安慰?
 

(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 之四(續昨天)
一如往昔,將經文重刋,方便大家參考及討論。
創世記24:62-67:

24:62    那 時 、 以 撒 住 在 南 地 、 剛 從 庇 耳 拉 海 萊 回 來 。  
24:63    天 將 晚 、以 撒 出 來 在 田 間 默 想. 舉 目 一 看 、 見 來 了 些 駱 駝 。  
24:64    利百 加 舉 目 看 見 以 撒 、 就 急 忙 下 了 駱 駝 .  
24:65    問 那 僕 人 說 、 這 田 間 走 來 迎 接 我 們 的 是 誰 、 僕 人 說 、 是 我 的 主 人 . 利 百 加 就 拿 帕 子 蒙 上 臉 。  
24:66    僕 人 就 將 所 辦 的 一 切 事 、 都 告 訴 以 撒 。  
24:67    以 撒 便 領 利 百 加 進 了 他 母 親 撒 拉 的 帳 棚 、 娶 了 他 為 妻 . 並 且 愛 他 。 以 撒 自 從 他 母 親 不 在 了 、 這 纔 得 了 安 慰 。

昨天我們談了一個應用,很自然的從故事而來,今天續講。
64節談到利百加誤會以撒出來迎接她們,誰知以撒是往田間默想(跟KJV) ,或我們不知他往田間做什麼。另一方面,田間很顯然是他工作的地方,所以當我們直接引用,就會有以下的應用:
i. 你曾否試過在工作的地方退修默想?有沒有想到什麼?
ii. 為何利百加會誤會以撒是出來田間接她?她的理解對整件事情有什麼影響?你曾否有錯誤的理解,對整件事情有什麼影響?上帝有什麼工作?你是否感受到上帝的工作?

第二點應用就在64 - 66節:
i. 僕人現在向以撒報告,似在暗示亞伯拉罕已不在了,我們在工作上有沒有他的態度?這樣的態度會收到什麼後果?
ii. 這個故事與創世記廿二章獻以撒的記載合併來看,我們雖看不到上帝,但處處都可感受到上帝的存在與工作。這樣,你若看不到上帝,是否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和工作?

第三點應用就在全個段落最後那一句:「以 撒 自 從 他 母 親 不 在 了 、 這 纔 得 了 安 慰」 。從這個觀察與綜合,到我們自身的應用該是:
i. 你有無在生活上遭遇到困難,是否得到安慰?你有否感到上帝的恩典而感到安慰?
ii. 很明顯,這裡暗示以撒與亞伯拉罕不同心的關係,所以以撒不開懷而往田間去默想,那麼你有否不開心的時候,或事情?有否得到安慰?
(待續)

Tuesday, 11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 之三

 一如往昔,將經文重刋,方便大家參考及討論。

 創世記24:62-67:

 24:62 那 時 、 以 撒 住 在 南 地 、 剛 從 庇 耳 拉 海 萊 回 來 。
24:63 天 將 晚 、以 撒 出 來 在 田 間 默 想. 舉 目 一 看 、 見 來 了 些 駱 駝 。
24:64 利百 加 舉 目 看 見 以 撒 、 就 急 忙 下 了 駱 駝 . ⋯⋯

24:65 問 那 僕 人 說 、 這 田 間 走 來 迎 接 我 們 的 是 誰 、 僕 人 說 、 是 我 的 主 人 . 利 百 加 就 拿 帕 子 蒙 上 臉 。
24:66 僕 人 就 將 所 辦 的 一 切 事 、 都 告 訴 以 撒 。
24:67 以 撒 便 領 利 百 加 進 了 他 母 親 撒 拉 的 帳 棚 、 娶 了 他 為 妻 . 並 且 愛 他 。 以 撒 自 從 他 母 親 不 在 了 、 這 纔 得 了 安 慰 。

 以撒田間默想,巧遇利百加的故事,既浪漫又溫馨。但容許我補充一句,這就影響了傳統以來對這故事的詮釋。舉個例:以撒為什麼要去田間,原文並不確定,但KJV卻譯作默想,我們受KJV的影響,歷來都以為以撒是去田间默想,但這不是否經文原本想我們這樣理解,則不得而知。所以,常記着這句話:問題只是幫我們掌握經文想說些什麼,更多問問題,只是幫我們更深入了解經文之信息,所以,不要怕,只管問。

今天第一個應用就是以撒與利百加相遇的故事,在未看經文前,以撒需要去田間默想,我們就要問他為甚麼要去呢?放諸我們是否感到需要上帝?需要擺低工作、放下一切去默想退修?你是否有退修默想的習慣?(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 之三
一如往昔,將經文重刋,方便大家參考及討論。
創世記24:62-67:
24:62    那 時 、 以 撒 住 在 南 地 、 剛 從 庇 耳 拉 海 萊 回 來 。  
24:63    天 將 晚 、以 撒 出 來 在 田 間 默 想. 舉 目 一 看 、 見 來 了 些 駱 駝 。  
24:64    利百 加 舉 目 看 見 以 撒 、 就 急 忙 下 了 駱 駝 .  
24:65    問 那 僕 人 說 、 這 田 間 走 來 迎 接 我 們 的 是 誰 、 僕 人 說 、 是 我 的 主 人 . 利 百 加 就 拿 帕 子 蒙 上 臉 。  
24:66    僕 人 就 將 所 辦 的 一 切 事 、 都 告 訴 以 撒 。  
24:67    以 撒 便 領 利 百 加 進 了 他 母 親 撒 拉 的 帳 棚 、 娶 了 他 為 妻 . 並 且 愛 他 。 以 撒 自 從 他 母 親 不 在 了 、 這 纔 得 了 安 慰 。
以撒田間默想,巧遇利百加的故事,既浪漫又溫馨。但容許我補充一句,這就影響了傳統以來對這故事的詮釋。舉個例:以撒為什麼要去田間,原文並不確定,但KJV卻譯作默想,我們受KJV的影響,歷來都以為以撒是去田间默想,但這不是否經文原本想我們這樣理解,則不得而知。所以,常記着這句話:問題只是幫我們掌握經文想說些什麼,更多問問題,只是幫我們更深入了解經文之信息,所以,不要怕,只管問。

今天第一個應用就是以撒與利百加相遇的故事,在未看經文前,以撒需要去田間默想,我們就要問他為甚麼要去呢?放諸我們是否感到需要上帝?需要擺低工作、放下一切去默想退修?你是否有退修默想的習慣?(待續)

Sunday, 9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之二(續昨天)

(二) 上次第二點分析是指出痲瘋病人敢跪在耶穌面前,固然表達他對耶穌的信靠,但更重要的原來是;信可以打破律法的僵化藩籬,與及透過信,人可以經歷到耶穌的接納。

這裡就很容易產生到兩點的應用:
i) 今天我們對上帝的信,有否帶領我們衝破人際之間的阻隔藩籬,特別是一些條文、規矩和限制呢?
ii) 我們有沒有憑著信來到耶穌的施恩寶座前去經歷基督對我們的接納呢?

(三) 上期第三點的分析是指出二點:
i) 痲瘋病人講出「你若肯,我就得潔淨」,表達出他的信心已大大超越當代的人。
ii) 但他講的「得潔淨」亦表達了他視野上的限制,只視痲瘋病得醫治這肉體方面,但耶穌卻連肉體、心靈、靈性三方面都完全醫治他。
所以有以上這二點,我們可以有以下的應用:
今天我對上帝的信,是否有所提升呢?我們理念視野上的限制,有沒有阻礙我們從上帝得更多的恩典呢?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之二(續上週六) 

(二) 上次第二點分析是指出痲瘋病人敢跪在耶穌面前,固然表達他對耶穌的信靠,但更重要的原來是;信可以打破律法的僵化藩籬,與及透過信,人可以經歷到耶穌的接納。

這裡就很容易產生到兩點的應用:
i) 今天我們對上帝的信,有否帶領我們衝破人際之間的阻隔藩籬,特別是一些條文、規矩和限制呢?
ii) 我們有沒有憑著信來到耶穌的施恩寶座前去經歷基督對我們的接納呢?

(三) 上期第三點的分析是指出二點:
i)  痲瘋病人講出「你若肯,我就得潔淨」,表達出他的信心已大大超越當代的人。
ii) 但他講的「得潔淨」亦表達了他視野上的限制,只視痲瘋病得醫治這肉體方面,但耶穌卻連肉體、心靈、靈性三方面都完全醫治他。
所以有以上這二點,我們可以有以下的應用:
今天我對上帝的信,是否有所提升呢?我們理念視野上的限制,有沒有阻礙我們從上帝得更多的恩典呢?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之一

我在昨天將之前的觀察做了個綜合,其實也不用很花費很多工夫(只需用紙、筆、細心做觀察分析三數十分鐘),我們就將馬可褔音一章未描述的痳瘋病人(今次先登馬可福音,下星期一會登創世記以撒與利在加的故事),再一次活生生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甚至連這病人與耶穌的相遇、距離、神態、情緒反應等,都好像圖像一樣傳達出來。

 如今我們可以將這些觀察分析得來的「圖像」進行應用,看看這段經文可以如何應用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從而增加我們同上帝的關係,上期的綜合分析帶出了三點,我們以下會就這三點去討論:
 
(一) 上期第一點的分析快提到當代的痲瘋病人是陷於與人隔絕等死的絶望境況:
當他得悉耶穌是他得醫治的盼望時,激發了他尋求生命改變現況不再等死
的方向時,主動尋找耶穌。

i) 現代社會(特別是香港 )的現況裡,不斷有人自殺(最多一天十五人), 陷於絕望的邊緣,今天我們如何向人傳達耶穌是我們的盼望,激發絕望的人求生的意欲呢?
ii) 我們自己有沒有遭遇過(或現在正遭遇著)人生的困境呢?這個痲瘋病人的經歷帶給你有什麼的回憶或如何加增你的信心仰望上帝呢?(待續)
 
相片:不一樣的讀經生活(八)之一 
 我在昨天將之前的觀察做了個綜合,其實也不用很花費很多工夫(只需用紙、筆、細心做觀察分析三數十分鐘),我們就將馬可褔音一章未描述的痳瘋病人(今次先登馬可福音,下星期一會登創世記以撒與利在加的故事),再一次活生生的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甚至連這病人與耶穌的相遇、距離、神態、情緒反應等,都好像圖像一樣傳達出來。
如今我們可以將這些觀察分析得來的「圖像」進行應用,看看這段經文可以如何應用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從而增加我們同上帝的關係,上期的綜合分析帶出了三點,我們以下會就這三點去討論:
(一) 上期第一點的分析快提到當代的痲瘋病人是陷於與人隔絕等死的絶望境況:
當他得悉耶穌是他得醫治的盼望時,激發了他尋求生命改變現況不再等死
的方向時,主動尋找耶穌。
i)  現代社會(特別是香港 )的現況裡,不斷有人自殺(最多一天十五人), 陷於絕望的邊緣,今天我們如何向人傳達耶穌是我們的盼望,激發絕望的人求生的意欲呢?
ii)  我們自己有沒有遭遇過(或現在正遭遇著)人生的困境呢?這個痲瘋病人的經歷帶給你有什麼的回憶或如何加增你的信心仰望上帝呢?(待續)

Friday, 7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七之四)
為了方便討論,我將經文列下,以供參考:

有 一 個 長 大 痲 瘋 的 、 來 求 耶 穌 、 向 他 跪 下 說 、 你 若 肯 、 必 能 叫 我 潔 淨 了 。 耶 穌 動 了 慈 心 、 就 伸 手 摸 他 、 說 、 我 肯 、 你 潔 淨 了 罷 。 大 痲 瘋 即 時 離 開 他 、 他 就 潔 淨 了 。  耶 穌 嚴 嚴 的 囑 咐 他 、 就 打 發 他 走 、  對 他 說 、 你 要 謹 慎 、 甚 麼 話 都 不 可 告 訴 人 . 只 要 去 把 身 體 給 祭 司 察 看 、 又 因 為 你 潔 淨 了 、 獻 上 摩 西 所 吩 咐 的 禮 物 、 對 眾 人 作 證 據 。  那 人 出 去 、 倒 說 許 多 的 話 、 把 這 件 事 傳 揚 開 了 、 叫 耶 穌 以 後 不 得 再 明 明 的 進 城 、 只 好 在 外 邊 曠 野 地 方 . 人 從 各 處 都 就 了 他 來 。(經文:可1:4045)
 
相片


觀察問題
問題解答
綜合問題後得到的經文訊息
他為何來求耶穌呢?是巧合遇到抑或主動尋找呢?他如何知道可以向耶穌求助呢?誰人告訴他耶穌的事蹟叫他去求耶穌呢?
似乎是有人將耶穌的事蹟告訴他,但是誰就沒有資料決定。一個患了絕症等死的病人,聽到耶穌的事蹟似乎有一線曙光,所以經文似在表達是這人主動去尋找耶穌。
跪在耶穌的跟前表達了這人的尊敬,但更重要的是:
1.  他打破了律法的藩籬,竟
    敢跪在耶穌跟前
2.  但更重要的是他對耶穌有信心,相信耶穌會接納他
    ,不似其他人趕走他
所以這裡表達的信,是超乎了普遍的相信耶穌可以醫好他絕症咁簡單
當時的人怎樣看耶穌?這人是怎樣求耶穌的呢?他求耶穌的態度如何呢---是否誠懇呢?他跪耶穌是怎樣跪法呢?是跪在耶穌腳前抑或其他位置更遠距離呢?是五體投地式抑或遠遠跪拜呢?點解他夠膽跪在耶穌跟前呢---他怕不怕耶穌唔接納呢?跪耶穌反映這人如何睇耶穌?
肯定這人來求耶穌的態度是極之誠懇的,他是跪在耶穌跟前求耶穌的,跪代表了尊敬、懇求,亦代表跪拜的對象地位崇高。還有律法規定痲瘋病人與正常人的距離(參路17:12),但這人卻跪在耶穌跟前。下節經文更指耶穌可伸手摸他,可想而知他們的距離是極近的
這又代表對耶穌有沒有信心呢?若有信心這信是信些什麼呢?這人求醫時的心情如何呢?求人是否容易呢?這人求耶穌時是否很激動呢?這人求耶穌時,是向著耶穌講話定是臉朝地呢?
若能看到當時的情景就好了,一定很感人,但可惜我們無從知道這人講話時是臉朝地還是向著耶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是誠心懇求,還有求人是極不容易的,這人能這樣求耶穌、跪耶穌,可想他是大有信心的
這人的短短兩句話,表達了他信心超越與及他祈求的局限:
1.  「若肯」是深信耶穌必能。 一定能,能對耶穌有這樣信心的是超越他當代的人
2.  「潔淨」亦反映了這人只視肉體之潔淨,但耶穌卻超越了肉體,更為身、心、靈三方面
為什麼他說「你若肯」呢?為什麼他不說「你若能」呢?「若肯」與「若能」有什麼分別呢?這反映這人如何看耶穌呢?為什麼這人稱呼耶穌做「你」呢?為何不叫耶穌做先知或其他名稱呢?他說「必能」反映他對耶穌的信心如何呢?
我相信大家一定明白「若肯」與「若能」的分別,講得出「若肯」
、「若能」已表達這人深信耶穌一定能夠醫好他,只是耶穌肯不肯施恩拯救。
有趣的是這人並沒有稱呼耶穌是先知或其他更高的稱謂,可能是耶穌剛出來傳道,名稱並不太為人熟悉,但更重要是親身經歷耶穌和他的救贖,這才重要,才會帶來生命改變
 
 
 
 
 
 
 
 
 
 
 
 
 
 
 
 
 
 
 
 
 
 
 
 
 
 
 
 
 
 
 
什麼叫做「潔淨」呢?為何不求醫治康復呢?這「潔淨」是否只包括身體?有沒有包含心靈或其他部份?這種潔淨是立刻好呢抑或是慢慢康復的呢?
 
 
「潔淨」亦反映了這人的心懇:潔淨代表肉體上的清潔,疾病離開,是康復的意思;但後來耶穌所賦予的醫治,更包括身、心、靈三方面(由下文釋經便可得知),超過這人所想所求
這人還有其他的話想講嗎?為什麼會只得這兩句呢?
經文只記載了這兩句,所以我們不知道答案,其實可能他與耶穌的對話有更多,福音書作者只摘要記下這兩句,但這兩句已凝聚了這人想表達的所有意思。

 
 
做了以上觀察與分析,我們便會見到一活生生的痲瘋病人躍然於紙上,就好像活在我們眼前求耶穌一樣。我們會見到他信心的超越,但亦看到限制與及耶穌超乎我們所想所求的拯救。這些只需經過我們細心做一些功課,便可自己找尋得到。你會否試試呢?
下次我會同大家講下第三步,那是應用,下次續談。

Thursday, 6 March 2014




為了方便討論,我將經文列下,以供參考
有 一 個 長 大 痲 瘋 的 、 來 求 耶 穌 、 向 他 跪 下 說 、 你 若 肯 、 必 能 叫 我 潔 淨 了 。 耶 穌 動 了 慈 心 、 就 伸 手 摸 他 、 說 、 我 肯 、 你 潔 淨 了 罷 。 大 痲 瘋 即 時 離 開 他 、 他 就 潔 淨 了 。  耶 穌 嚴 嚴 的 囑 咐 他 、 就 打 發 他 走 、  對 他 說 、 你 要 謹 慎 、 甚 麼 話 都 不 可 告 訴 人 . 只 要 去 把 身 體 給 祭 司 察 看 、 又 因 為 你 潔 淨 了 、 獻 上 摩 西 所 吩 咐 的 禮 物 、 對 眾 人 作 證 據 。  那 人 出 去 、 倒 說 許 多 的 話 、 把 這 件 事 傳 揚 開 了 、 叫 耶 穌 以 後 不 得 再 明 明 的 進 城 、 只 好 在 外 邊 曠 野 地 方 . 人 從 各 處 都 就 了 他 來 。(經文:可1:4045)
相片





觀察問題


問題解答


綜合問題後得到的經文訊息


這事在那裡發生﹖在城內抑或城外﹖


這事應該發生在城外,因為45節提到耶穌不能明明進城,與及痳瘋病人是被逐至城外居住


這一組問題和答案幫助我們明白這人的背景:

受痲瘋病的摧殘,與人隔離,陷於絕望等死的狀況。當有人告訴他耶穌的事蹟,激發了他尋求生命改變的意慾;而他亦對耶穌有一定的信心(這信心可在下面他的行動中表達出來),否則他便不會主動來求耶穌。


這事在幾時發生﹖是早、午或晚呢﹖這事發生時與上文下理有關聯嗎﹖


這事亦不確定在何時發生,亦好像一段插入的經文,與上文下理之關係不太明顯


除了這人與耶穌外,有沒有人見到這事呢﹖四個門徒見到嗎﹖


只能確定是耶穌與這人,而按之前的記述,四個門徒亦應跟著耶穌


這個人是什麼人呢﹖有沒有親人呢﹖患了大痳瘋的人會怎樣的呢﹖會否因患病而被歧視呢(例如現代愛滋病受歧視一樣呢)﹖這人如何看自己呢﹖會否久病厭世呢﹖他與人的關係如何呢﹖他以前曾否問人求醫求助﹖結果如何呢﹖這對他看待自己的病有何影響﹖


這裡所有問題,經文都沒有提供任何解答,但查考聖經背景(聖經辭典或釋經書等),可知痲瘋病因傳染性極高而被當時人隔離,只可與其他病患者群居於城外山野之間,不能與正常人接觸。若遇到普通人,亦要搖鈴示警,叫人知所避忌。律法亦規定與正常人之最短距離步數,約五十或一百,按風向而定。故此痲瘋病人備受歧視,常被人用石頭擲和恥笑,況且此病當時為絕症,無法醫治,故此一患此病似陷於絕望痛苦中,無人能救


Wednesday, 5 March 2014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七之二)


不一樣的讀經生活(七之二)

我將經文列下,以供參考

創世記24:62-67

24:62    那 時 、 以 撒 住 在 南 地 、 剛 從 庇 耳 拉 海 萊 回 來 。 

24:63    天 將 晚 、 以 撒 出 來 在 田 間 默 想 . 舉 目 一 看 、 見 來 了 些 駱 駝 。 

24:64    利 百 加 舉 目 看 見 以 撒 、 就 急 忙 下 了 駱 駝 . 

24:65    問 那 僕 人 說 、 這 田 間 走 來 迎 接 我 們 的 是 誰 、 僕 人 說 、 是 我 的 主 人 . 利 百 加 就 拿 帕 子 蒙 上 臉 。 

24:66    僕 人 就 將 所 辦 的 一 切 事 、 都 告 訴 以 撒 。 

24:67    以 撒 便 領 利 百 加 進 了 他 母 親 撒 拉 的 帳 棚 、 娶 了 他 為 妻 . 並 且 愛 他 。 以 撒 自 從 他 母 親 不 在 了 、 這 纔 得 了 安 慰 。 
相片



觀察問題

綜合問題後得到的經文訊息

l   這裡提到『天將晚』是指什麼時候?與上文下理有沒有關係?

l   是夏天夏日長定其他時候?

l   「天 將 晚」在這裡似乎沒有指特定時間,作者的用意為何?

這裡天將晚似乎指傍晚時份,並沒有指特定的時刻,估計當時的氣候應該是日長夜短,傍晚時份還可見到人樣。

l   這裡提到『以撒出來』,他從什麼地方出來?(參上一節)

l   這些地方和亞伯拉罕有沒有關係?他與父母的關係又如何?

l   這裡提到『田間』,是誰人的?你若去默想,會否揀去『田間』? 他去田間為的是什麼?是否順道去默想?他默想到什麼?他是否默想完?

l   為什麼以撒需要去退修?

以撒應該是從庇耳拉海萊回來,庇耳拉海萊只在舊約出現過三次,它在那裡並不清楚,應該是屬南地的一個地方,即是以撒住的地方。但他的父親阿伯拉罕則住在別是巴,是更南的地方。這裡一方面提供地方資料﹔另一方面亦提到二人不和諧的關係。

以撒去田間做什麼,原文並沒有清楚交待,不過很多譯本都說以撒去田間默想,至於是否去田間默想是不確定的。

此外,他是否默想到什麼和是否默想完畢,我們也不清楚。

至於以撒為甚麼需要去默想,經文並沒有交待。反之,這裡想暗示他與上一代的關係,是默想的內容。

l   以撒舉目一看,為什麼他會舉目一看?他看到什麼?

l   「來了些駱駝」意指什麼?

以撒舉目看見一隊駱駝隊,理解他的新婦應該在其中,所以順道去歡迎這隊駱駝隊。

l   為什麼利百加會舉目?

l   為什麼利百加會下了駱駝?會急忙?下了駱駝代表什麼意思?

利百加舉目看見以撒、就急忙下了駱駝 ,用帕子蒙上臉,這代表當時的風俗:新婦用帕子蒙上臉。

l   為什麼利百加會覺得是迎接她?

l   是什麼令利百加誤會是迎接她?

以撒去田間做些什麼我們暫且不理,但他的行動(順道去歡迎?),令利百加誤以為是迎接她。

l   僕人現在「將所辦的一切事、都告訴以撒。」為甚麼?這代表甚麼?

l   僕人將所辦的一切事都告訴以撒代表什麼意思?僕人告訴以撒的時候,他的態度和語氣會怎樣?

留意僕人現在「將所辦的一切事、都告訴以撒。」,似在暗示以撒的父親亞伯拉罕已將他應得的財產及權力等移交給他,所以僕人絕非單是「告訢」以撒,更有報告新主人的意味,態度一定是必恭必敬。

l   以撒便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這是代表什麼意思?他怎樣領利百加?

l   「娶了他為妻.並且愛 他」,程序上有什麼特別?

l   「他母親不在了、這 纔得了安慰」。這又暗示了什麼?

以撒怎樣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拉的帳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行動所的意義–以撒娶了利百加為妻,反倒要留意經文之次序:先娶她,後愛她。這代表什麼意思呢?

以撒自從他母親不在了、這纔得了安慰 。暗示亞伯拉罕已不在,他母親更早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