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9 September 2016

讀路德記後感 (1:11-1:13) 之三   王健華、葉翠芬

1:14 [hb5] 兩 個 兒 婦 又 放 聲 而 哭 、 俄 珥 巴 與 婆 婆 親 嘴 而 別 、 只 是 路 得 捨 不 得 拿 俄 米 。
[kjv] And they lifted up their voice, and wept again: and Orpah kissed her mother in law; but Ruth clave unto her.
1:15 [hb5] 拿 俄 米 說 、 看 哪 、 你 嫂 子 已 經 回 他 本 國 、 和 他 所 拜 的 神 那 裡 去 了 、 你 也 跟 著 你 嫂 子 回 去 罷 。
[kjv] And she said, Behold, thy sister in law is gone back unto her people, and unto her gods: return thou after thy sister in law.
1:16 [hb5] 路 得 說 、 不 要 催 我 回 去 不 跟 隨 你 、 你 往 那 裡 去 、 我 也 往 那 裡 去 . 你 在 哪 裡 住 宿 、 我 也 在 那 裡 住 宿 . 你 的 國 就 是 我 的 國 、 你 的   神 就 是 我 的   神 .
[kjv] And Ruth said, Intreat me not to leave thee, or to return from following after thee: for whither thou goest, I will go; and where thou lodgest, I will lodge: thy people shall be my people, and thy God my God:
1:17 [hb5] 你 在 那 裡 死 、 我 也 在 那 裡 死 、 也 葬 在 那 裡 . 除 非 死 能 使 你 我 相 離 、 不 然 、 願 耶 和 華 重 重 地 降 罰 與 我 。
[kjv] Where thou diest, will I die, and there will I be buried: the LORD do so to me, and more also, if ought but death part thee and me.
1:18 [hb5] 拿 俄 米 見 路 得 定 意 要 跟 隨 自 己 去 、 就 不 再 勸 他 了 。
[kjv] When she saw that she was stedfastly minded to go with her, then she left speaking unto her.

誓言若是建基於上帝,便是一生的承諾,我們必須予以尊重。

經文是這樣記錄的:「你 在 那 裡 死 、 我 也 在 那 裡 死 、 也 葬 在 那 裡 . 除 非 死 能 使 你 我 相 離 、 不 然 、 願 耶 和 華 重 重 地 降 罰 與 我 。」路德承諾忠心跟隨拿俄米,無論她往那裡去,在那裡住,屬於那國人,歸信那位神,死在那裡也願相伴。加上路德所用的抵押是重重的一句:「 除 非 死 能 使 你 我 相 離 、 不 然 、 願 耶 和 華 重 重 地 降 罰 與 我 。」聖經學者指出這些附上咒詛的誓言( imprecatory oath) 在撒母耳記上、撒母耳記下、列王記上、列王記下及路德記共出現了十二次(撒母耳記上3:17,14:44,20:13,25:22; 撒母耳記下3:9,3:35,19:14; 列王記上 2:23, 19:2, 20:10; 列王記下 6:31) (1) 往往是流露出立誓者熱熾的情緒,表達她是全心全意的去履行諾言,有趣的是這是路德第一次說話,她的承諾就帶進了耶和華那以色列的上帝。路德作為一個在摩押地成長,信奉别神基抹的女子,接納了耶和華,並以祂作為承諾的基礎,一方面顯示她願意追隨拿俄米的上帝,另一方面顯示耶和華才是承諾的成全者,她只是甘心順服在衪旨意裡。(2)

經文繼續記錄下去: 「拿 俄 米 見 路 得 定 意 要 跟 隨 自 己 去 、 就 不 再 勸 他 了 。」不用我們解釋大家也明白經文的意思,只是能令拿俄米收回成命,取消她要路德離她而去的指示,不再勸她,究竟是基於俄米對路德的信,還是對耶和華的信靠呢?(待續)



(1) Frederic W. Bush, Ruth/Esther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Dallas, Texas:Word Books,1996), 82.
(2) Yael Ziegler,”So Shall God Do…:”Variations of an Oath Formula and Its Literary Meaning”,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Vol 126, No. 1(2007):59-8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