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5 February 2016

約翰福音第十五章後記   鄺英銓

所以對筆者來說,至少在廣義上,「社會」與舊約裡面「上帝的子民」這個概念是一脈相承的,在意義上是相同的。事實上,從舊約到新約,上帝的子民只有一群,便是那一個以亞伯拉罕的信心為楷模的群體。當耶穌對撒該說:「今天救恩到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路19:9),祂所指的是撒該與亞伯拉罕在血源上的關係。那末,為什麼我們常常喜歡用「新約教會」這一個名堂呢?我們所要強調的是什麼呢?甚至有人自五旬節聖靈降臨那一天開始,以之為「教會時代」。箇中原因固然是因為上帝的子民在祂的救贖計劃上進入了新約時代。在這個階段,上帝的救恩和啟示得著突破性和完全的成就。另一個原因更是因為這是自洪水以來上帝的靈首次廣泛地和自由活潑地回到人的生命裡頭與他們同住(見創6:1-3, 徒2:1-4, 14-21,這也是約14-16章和使徒行傳的重要主題。

到這裡讓我稍為總結一下:
上帝子民
(i) 在舊約,便是指到信仰上帝,與祂立約的以色列民族和那些願意歸化猶太教進入以色列信仰體系的外邦人。
(ii) 在新約,便是指到藉著相信主耶穌而與祂這棵「真葡萄樹」在生命上接上了的群體,不論他們是外邦還是猶太人。基於他們在上帝救贖的過程上到了一個最決定性的特殊階段,所以被稱為「新約的教會」(literally, “The Assembly in the New Testament Era)。
基於這些人共同享有以亞伯拉罕為楷模的信心,所以被總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但這與他們與「亞伯拉罕」在血源上的關係無關(見羅2章對什麼才是。真猶太人的闡釋)。 (待續)

祈禱:慈悲仁愛的上帝,求祢使我們認識不同的救恩階段,更能成為祢的真子民,並將葡萄樹比喻的屬靈真義,能在生活中活出來,至終可得永遠的生命。奉主名求。阿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